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服饰鞋帽] 如果金额有限,你是会选择买阿迪达斯的鞋还是耐克的鞋?阿迪达斯真的退步了吗?

[复制链接]
tainesun 发表于 2023-10-3 03:25:2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一个大一党
我以前对阿迪达斯的喜爱并不低于耐克
现在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品牌的鞋发现自己还是喜欢买耐克而很少买阿迪达斯
我感觉自从Yeezy的出现,阿迪达斯吸金大部分都靠Yeezy,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鞋子的创新与升级
从篮球鞋方面来讲,签约的球星是否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毕竟大部分高人气球星都为耐克而代言
但我觉得会不会跟球鞋的设计与配色形成主要原因?我觉得相比于阿迪达斯,耐克真的是太会玩设计和配色了
但我又觉得比性价比的话阿迪达斯还是优于耐克的,而追求性价比的我却很少买阿迪达斯这就很奇怪
希望那些永迪或者永耐克的分享一下大家的看法
小弟不甚感激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wjnet 发表于 2023-10-3 03:26: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用“退步”形容阿迪,不太恰当,而“劣势”会更好一点。
说之前说点我个人的评价喜好(以篮球为主,慢跑为辅)评价全部基于个人倾向,如有异议,您说的都对。
特别在意:中底抗扭转性能(身高189,体重220➕,碳板控晚期患者)与整体防侧翻性能
一般在意:缓震性与鞋面跟脚性,这两项只要不是太差就行,但是这两项有明显缺点的鞋直接看都不看。
不太在意:重量和透气(平时不怎么打全场,每次打完球肯定要精英袜回去肯定要换的,出点汗无所谓了。)
<hr/>下面开始说:
退步这个词,留给Nike的篮球线好了。
我以前各种回答,主要涉及运动鞋,我就非得把Nike这几年的一部分垃圾拿去和以前的老鞋比划比划。以前:全掌碳板,双层碳板(我就是碳板控,和我大体重有关)/双气垫,优质设计。什么好东西都得往自家鞋上招呼。pg4我都批判吐了,甭说和配置爆炸的aj16-18那段时间的鞋子比,咱就比比HD17fk,和17年的鞋子比划比划有几个签名鞋到了当年hd17的水准了?Alphadunk嘛?
还有那个主打“轻量化”的aj34,我不否认它还行(确实还行),但是,最后球鞋博主enzo一称,哎嘿,实际重量和aj14差不多。问题是aj14那可是皮面。11-14那几代aj在现在看来都算是比较重的篮球鞋。就这,还有一大堆人吃Nike舔狗营销号那套轻量化营销。
<hr/>毕竟是问阿迪,我说那么长时间Nike没啥意思了。但是,你说阿迪,退步嘛?我觉得没有。
但是“不思进取”是有的。
尤其是在篮球签名鞋不同系列外观上和玩配色这几点。Nike是玩配色的祖宗,把Nike去了安踏李宁玩外观和配色(仅针对安李两家最能打的wow系列和kt系列)都比阿迪强的多。
现在很多阿迪的篮球鞋太过于趋同化是个最大的问题。boost虽然依旧能打但是篮球线不知怎么的居然不往签名鞋上用(当然byw marquee这都是好鞋,但是外观设计就相对Nike差一点)如果不是对球星有特别感情,打个比方就是买了哈登就不愿意再买利拉德。有一双得了的感觉。而且新科技也确实不如boost那么能打。更何况这两年异军突起的材料减震也不少了。(以zoomx和䨻为例,pebax系材料正在挑战boost的位置,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暂时还没有破坏boost的根本)
所以说,阿迪的鞋子,我评价为,扎实但不突出。扎实体现在其执着的大号8字抗扭片等非常扎实的设计。但是可能由于观念的一些原因,近几年的设计不算出彩。
但是我总体觉得,阿迪的很多鞋子,仍有买的价值,篮球线的marquee,byw等,休闲跑的Alphaboost和ub都非常不错。都是好鞋子,该买就买。而且,说点不负责任的推测,我认为近几年,还难有综合素质全面超越boost的材料缓震科技。所以boost是选择材料减震绕不开的科技。
hhhh713 发表于 2023-10-3 03:26: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票当然狠砸耐克,买买穿穿当然首选阿迪。
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是阿迪的最低谷,能够用着难以想象的价钱来买到它的商品,甚至还便宜过众多的国产品牌鞋款,这是前所未有的性价比降维打击,让目前的球鞋市场,有个很清晰的指标。
看什么比较性价比的测评现在简直变成了伪需求,要掏便宜货肯定买阿迪就是了,反正也找不到更低的价位了,当然如果你不介意付出品牌营销的溢价的,那么去看看匹克的态极还是耐克的其他鞋款,还是可以的。
阿迪就像只牛,耐克就像只马,牛有一天路过酒吧看到了西班牙斗牛集锦,就以为自己能够和马在同一个赛场上拼一拼,这导致了自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跑速倒是进步了,可是却忘了自己其实是头牛了。
现在有着疫情让潜在的危机突然就直接爆发,让阿迪达斯发觉到要当一头马所要承担的后果,之前多年来的营销没创意所以打不动人心,就顺便砸大钱拼命签明星,等到明星也签完了,群众也审美疲劳了,手上营销资源也花完了,才知道自己的商品,真的卖不掉了。
商品销售跟不上推广营销,然后一直认为消费群体是可以用营销伎俩声量噪音来说服的,而长久以来赢得人心的还是实质地用科技来提升运动的质量,所以这几年当自己是马,这样几年下来,阿迪达斯望着自己走向史上的高峰,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库存危机在后面,不知道如何解决。
所以疫情的出现对着阿迪来说反而是件好事,让阿迪做回牛应该做的事情,稳打稳扎不求第一,在没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让人想不到的商品,世界第一不是想当就当的,不想当的时候,反而可能会有更意想不到的突破。
阿迪毕竟是世界第二,而且有着德国政府撑腰,不会就这样死的,毕竟还是世界第二,要存活下来还是不太难的。我期待着阿迪达斯内部调整后,肯定会带来不一样的面貌,会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毕竟已经是最低谷了,没得再低了。
只要一直知道自己是牛,就可以了。
zhenshuai 发表于 2023-10-3 03:27: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迪在经营策略上确实退步了,原本有明星产品yeezy的光芒掩盖一切,但一场疫情下来使阿迪经营的问题暴露不少。
其实只要题主有心去官网看看,会发现阿迪打折活动非常频繁。4月13日至4月30日,阿迪中国官网大量产品以五折左右的优惠出售。阿迪国外官网上,也正在举行七折的优惠活动。
以往阿迪几乎没有如此力度的优惠活动。


再比如,即将进行的520营销活动。耐克的官网强调的是上新,而阿迪的官网依旧是····打折。





阿迪如今的境遇,有几点原因。
1、存货过多
消费心理、流行趋势、订货机制等原因造成服饰行业流通周期短,通常服饰鞋帽在30-60天内无法售出,产品基本沦为存货的命运。
和生鲜水果行业一定会有货损一样,存货危机几乎是每个服饰行业无法避免的风险。如何把控存货的周转和避免高存货带来的现金流断裂一直是品牌方要学习规避的问题。有的品牌会选择量力而行,有的则无视风险。
显然阿迪不是前者,在疫情发生之前,正值中国新年购物之际准备,品牌本已做足了产能迎接消费者的购物狂欢,甚至找来中国最当红的明星们来做中国年的营销。


结果中国爆发新冠,多家店铺暂停营业,导致中国区货物的积压。紧接着全世界范围内相继爆发疫情,不得已全球门店陆续关闭,导致更加严重的库存危机。
目前阿迪的自营及其经销商的库存过剩幅度,约达到16亿欧元,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来清理过剩的库存积压。

2、渠道盲目扩张
阿迪达斯计划在2020年前在中国市场开出12000家门店,2017年时已有10000家。剩下的2000家店的速度相当于平均每天开2家。
加之阿迪达斯还有各种子品牌,如阿迪达斯NEO、三叶草、女子专门。在一个商场能看到好几个阿迪达斯店。相比于耐克对品牌的聚焦打法,阿迪达斯的多品牌战略为渠道失控埋了雷。



3、体育赛事连连取消。
阿迪达斯不仅是今年欧洲杯中最大的赞助商之一,还是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的官方赞助商。同时,阿迪达斯还为诸多东京奥运会的协会组织和运动员提供赞助。一场疫情使得连借体育赛事重整旗鼓的机会都没有了。



阿迪达斯日子确实不好过。但我也相信阿迪还不至于垮下来吗?

一是影响力仍在。即使倒下,体育圈哪个牌子能从全类产品和品牌认知上替补上老二的位置?因为影响力还在,阿迪的线上销售还是不错的,第一季度线上销售额增长了35%,其中3月份增长达到55%。
二是疫情之下反而减少了竞争对手。消费品没有谁过得特别好,大家求续命保生存自顾不暇,基本很难发起进攻。这为阿迪自身经营出问题的企业带来了调整时间。
三是品牌价值还在。在4月14日阿迪达斯表示已获得一笔由政府支持的30亿欧元(33亿美元)银团贷款,银行能在2个月内就发贷款救阿迪达斯,说明品牌的价值没有掉。哪怕有一天银行也不愿意贷款,还会有大集团来接管有品牌价值的公司。

综上,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金额有限买耐克还是阿迪?个人认为如果追求性价比,此时被低估的阿迪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hr/>关于作者:崔塔塔,品牌管理顾问,热衷时尚商业与消费文化研究。
接受品牌管理、营销推广、消费与人群研究等商业相关的咨询提问。
刘德华摸周杰伦 发表于 2023-10-3 03:28: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两位的邀请。
<hr/>当代的市场营销策略里,很多都被用于“制造泡沫”。
质量,工艺,配色,联名,代言……种种…
<hr/>品牌效应,当然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但是就问题中的问法来看,这位问问题的人无法区分:
公司运营,销售策略,品牌策略和营销策略
这些概念。
<hr/>那么其实我也不太想把回答讲的多复杂了。
说实话

既然都金额不足了,

干嘛非要买阿迪耐克呢?
lynmm 发表于 2023-10-3 03:28: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年初疫情在中国爆发开始,各行各业都遭受了巨大挑战,运动品牌们也不例外,大家纷纷忙着清理库存,回笼现金,保持生命力。
在全世界忙着抗疫的时候,阿迪达斯却多次出现在国内外各大社交网络的热搜之中,频率之高远胜往常。无论是拖欠租金,还是一季度财报暴跌,都引来了许多的关注和口水。一时之间,批评和唱衰阿迪达斯已经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一个重要话题。


而阿迪达斯最近越来越可怕的折扣力度,似乎也印证着大家的判断。今年五一期间,阿迪达斯在上海青浦奥莱的折扣店再次登上热搜,原因是「四件五折」的折扣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致使店门口的排队长龙一直延续到耐克店门口……这热搜上得确实尴尬。
-
事实上,阿迪达斯依然是整个行业最优秀的品牌之一。但和疫情下的耐克相比,阿迪显得狼狈,无奈,手足无措,完全没有行业第二的风采。正是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让人对阿迪达斯产生了巨大的失望和不满。
但,当我们去掉情绪的宣泄,拿走起哄的热闹,更值得思考和琢磨的问题是:阿迪达斯到底做错了什么呢?难道一次疫情就击溃了德国巨头


如果你关注阿迪达斯足够久,那肯定会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来评价它当下的局面。
早在疫情爆发之前,阿迪达斯就已经面临着多线乏力的窘境:新品生命力弱,联名声势不足,营销千篇一律,除了 Yeezy 和(打折的)UB之外,几乎再也没有足够吸引人的鞋款。
新冠疫情的发生,让原本就处于水深火热的阿迪达斯遭受了计划外的重击,以至于慌乱无措,并且昏招连连(比如拒绝支付租金)。既然说到这里,那就要向更早的时间点追溯,去看看「非一日之寒的冰冻三尺」到底是哪一天开始下的雪。
-
仅仅三四年前,即 2016 和 2017 这两年,阿迪达斯当时有着一盘全行业最令人羡慕的生意:品牌热度极高,联名伙伴阵容强大,Boost 科技领先全行业,传闻中的 4D 蓄势待发,甚至连一直都不怎么给力的篮球品类,都在哈登以及联名资源(Bape)的注入之下,展现出了强劲的生机。
当时的阿迪达斯,无论是业绩营收,股市表现,品牌热度,产品梯度,品类均衡度这几方面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阿迪盛世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标志,其实是 Confirmed App。很多人对这一点不是很理解。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阿迪达斯对 Confirmed App 的创建与投放背后的逻辑,是用自己盛世下所拥有的优势(品牌和联名的热度),来喂养风险高但重要性大的创新之举。在 Confirmed APP 这件事里,就是进行领先行业的直营高端限量渠道建设。
这是品牌进入良心循环,将优势转化为动能的良好状态,也正是品牌在自己波峰期应当做的事情。
营收的增长,利润的提升,给品牌的创新和试错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也为优化渠道和弥补不足提供了资源。而对当时的阿迪达斯而言,他们还和 Kanye 处于蜜月期(那时的 Kanye 还会穿阿迪的大货产品),这又是额外一层的品牌热度保障。换言之,那个时期的阿迪达斯,正是搞创新,补漏洞的大好时机。


如果阿迪达斯能按照这样的方式持续投入和建设品牌,那在 2016 和 2017 打下来的江山,将会成为品牌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和动力。那时候的阿迪,在光芒万丈的业绩之下,依然有很多明显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比如自营渠道的建设(尤其是电商),营销创意上的丰富程度,联名伙伴的开疆拓土,篮球品类的签名鞋迭代优化,足球品类的资源配置,Bounce 科技在中低端渠道的表现,等等等等,都是阿迪在盛世期可以着手解决的。
-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阿迪达斯突然停步不前了。而且并不是策略重心转移。而是全方位,多品类,停步不前了。
进入 2018 年后,阿迪达斯进入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品牌的健康度不断下降,但净利润和股价却持续走高。与之相对应的,是阿迪达斯在各大品类的产品和资源迭代的乏力。其中最明显的,无疑就是篮球品类。


2014 年,阿迪达斯北美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品牌与 NBA 结束合作后,将会用同样等级的资源投入,来建设自己的球星团队。而哈登的加盟,也是这一策略的最好体现。抢下维金斯,签约尼克杨,都体现了品牌的统一的规划。但从 2018 年开始,阿迪达斯在篮球领域开始了几乎零作为的过活方式。甚至当卡哇伊这样顶级的球星出现时,阿迪达斯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资源和竞争意愿。


-
类似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品类。
原本借助 2014 年世界杯和 2016 年欧洲杯,阿迪达斯已经在足球品类产品生活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Gosha 和 Kith 的全力相助更是让阿迪的路走得顺畅无比。眼看着阿迪就要能做出改变行业的重要一步,将足球品类的时尚休闲产品的生意机会大幅提升,找到新的增长点。但从 2018 年开始,阿迪却突然收手。除了博格巴系列还往时尚路上走走之外,已经没有了整体的品类策略。



反倒是耐克后来居上,将内马尔,AJ和大巴黎打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
更为可怕的是,原本被品牌定位成下一代行业顶尖科技的 4D 技术,无论是商用价值还是开发速度,都不让人满意,完全没有起到当初 Boost 的作用。
也正因为 4D 远远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高度(加上 Bounce 科技没有打开中低端市场),使得 Boost (尤其是 Ultra Boost)无法完成正常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得不承受继续巨大的生意压力。体现在消费者生活里的,就是配色越来越多和价格越来越便宜的 Ultra Boost 们。



没有在顶峰的时候补上短板(比如篮球),扩张优势(比如足球),打造好下一代旗舰科技(4D)。
类似的「错过机会」,还能写一长串……
所以在疫情开始之前,阿迪已经在一个非常不理想的处境之中。全品类的缩减投入以及资本市场的积极运作,让阿迪达斯在净利润和股价方面节节攀升。但另一面,德国公司却只能依靠着 Boost 和 Yeezy 苦苦支撑营收增长。


这不,斑马又要来了。
-
对阿迪达斯来说,疫情是坏事,也未必不是好事。
坏事在于,阿迪过去几年唯一一件让人满意的事情也已经不复存在了,那就是股价。不仅如此,品牌还面临着大量的库存积压和业绩压力(全行业一样)。目前来看,品牌(以及整个行业)何时能回到正常轨道,还要看美国的疫情发展。
好事在于,疫情搅乱了所有品牌的产品和营销规划,颇有一些按下重启键的意味。原本看着扎眼的打折,也变得理所当然;原本不够强的 2020 产品线,也不再会被放在聚光灯下审视。因此,品牌可以顺理成章整理库存,打扫渠道,并大力发展电商渠道。更重要的是,品牌有了足够的时间腾出手,对更远的产品进行投入和规划。


疫情之中的乱战,反而给阿迪达斯争取了一些时间。但,也只有一些而已。因此,如果能因势利导,在危机之中找到机会,阿迪达斯(以及其他品牌)未必就不能有「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的好结果。
只是,道理我们都懂,不是吗?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