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普遍农村的现状如何?

[复制链接]
elber25977 发表于 2023-10-2 20:53:1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普遍农村的现状如何?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oveme88 发表于 2023-10-2 20:53: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因为疫情,我在农村老家呆了三个月,细想来,这是从18岁外出上大学后,在老家陪伴父母最久的一次,也是自己重新来审视家乡的一次。
当儿女已经自顾不暇的时候,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该何去何从
姑姑今年68岁,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姑父差不多的年纪,因为脑血栓之后偏瘫,两人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家庭财产一共三间农村土房。一个儿子在我们市里打工,40岁了,名下有一辆七八万左右贷款买的车,他每个月能赚个四五千块,扣除房租吃喝,工资所剩无几,这样的家庭条件,到现在也是光棍一条。回家看到这种情况,家里的几个姐妹凑了一点钱给姑姑家,但这点钱只能缓解他们的一时困难。去找了村委会和镇政府两次,村里和镇上的态度都非常好,帮提交了两次低保材料,都因为大哥的工资超标不符合低保条件。
回家细想,农村一家三口,两个无法生活自理的病人,也无法评上低保,那评上低保的家庭,到底有多么苦呢?
村里还有75岁还在海边养殖场给别人做工的大爷,也有80多岁骑自行车送牛奶的爷爷,而像父母一样五六十岁的年纪,大部分人都还在种地,打工,替儿女还贷,帮儿女带娃。
如果说城市的傍晚是广场舞,是乘凉休憩,那农村的傍晚,应该是满脸的疲惫。
这个信息化的世界,农村老人是被这个社会抛弃了吗
隔壁奶奶外出打工的时候,被树枝划了一下眼睛,只有一个女儿不在身边,想要去医院,来我家求助。
她没有智能手机,因为坐公交车要扫码,她没办法坐公交,没有智能手机,去医院也需要扫码,她进不去门。
后来她女儿把自己淘汰的智能机寄给她,来我家后教了很多次,还是不会用。最终没办法,我在纸上画了每一个符号,标注了非常完整的如何打开行程码健康码的步骤,奶奶还是没学会。
眼睛拖了很久,直到她女儿回家带她去医院。
现在的智能化社会,对于政府管理是一种便利,可对于我们村的很多老人来说,从村里出门去县城,都成了一种奢侈,而去医院,里面扫码,线上支付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
农村的人情味
3月份的时候,村里的喇叭广播,说XX家得了脑癌,需要帮助。
从父母那得知,这是我们村一个不到40岁的大姐,命苦,14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妹妹被送去了孤儿院,她一个人独自生活(家里叔伯亲戚基本都去世了),之后结婚,离异,现在带着一个儿子,打零工为生。
当天村里就收了一万多的捐款。
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
我的父母60多岁,已经算是村里年轻的一代了,他们这一代人,大部分都生活的很苦,我的父母年轻时在镇上打两份工,还种了8亩果园和6亩小麦,但他们供两个孩子念完大学。而我也一直觉得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好好念书是我们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
在我上小学时,我们村有30个同级的孩子,总共有16个念了大学,其中有2个985毕业,2个211毕业,还有五个普本。
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我们村的升学率会这么高,为此我想写一个单独的说明:

  • 孩子的成绩好坏,和村里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我这一级的孩子算是比较多的,在情感上,我们村的孩子团结关系好,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过年回家都总聚一起,有什么大事一般都会在一起聊一聊。但是,农村家长里短,父母之间会相互比较孩子的成绩。而对自己来说,跟你一起玩的发小,他考试能考第一,而你连级部前100都进不去,想想父母回家会不会说你,你自己在这群发小里面能不能抬起头来(我们村我这一级的学霸,一直考全班第一,中考全县前100,高考上了985)。所以我和我的发小们,情感上关系绝对没话说,但心里都暗暗较着劲。我初一的时候和我最好的发小一个班,他放学先上我家看课外书,等我写完作业他抄完作业再回家,过了一个学期成绩急转直下,在我们发小里面排倒数,被他爸连揍几天以后改邪归正。所以即使你自己心里不较劲,你父母也强逼着你在成绩上和村里的其他孩子比。
  • 我们村我这一级大学录取和学历的情况:我们村这16个上大学的(本科+专科),在高考那一年考上了一个985,一个211,后来念普本的有一个继续上了研究生博士,是985学校,还有一个从普本考了一个211的研究生,所以总共有2个985,2个211毕业,这4个人里有2个博士,1个研究生,1个本科。普本有5个。专科的,有正经从高中考上专科的,还有念了3+2学护士和师范的。
  • 我们的就业情况:农村的短板,其实在这一点可以看出来,父母一直督促我们学习,但是对于专业的选择,却所知比较少,我们当中有人虽然考了本科,但是有读了天坑专业很难就业的,也有人成绩虽然一般上了专科,但是专业比较务实,相对工作比较好找。所以命运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这16个人中,最终有人进入高校称为副教授,有人成了医生,有人做了老师,护士,审计,铁路职工,进国企,也有人是普通的上班族,还有人回县城自己做点小买卖。
这几天看了评论,有人说我是在吹牛的,有人说没眼看,最后我想说:农村的教育质量可能不行,不代表农村人的智商不行考不上大学。请不要用有色眼镜认为农村人包括农村人的孩子,认为即使进入城市,我们也只能从事农民工,快递,服务员,外卖员等等社会底层的工作。
我始终坚信通过教育和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我们家,亲姐念了211,现在在做公务员,我的堂姐念了普本,成了一名老师,堂哥念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去了东南亚搬砖。而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普本念了研究生,通过校招进入大企业落户北京。我们家的每个孩子都是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离开农村这片土地,而我的远房亲戚家,下一代里面已经上985直接本硕博连读的。我们没有更好的资源,没有经商的头脑,唯一有的,也只能是自律+勤奋。
☆飘☆ 发表于 2023-10-2 20:54: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从苏北的农村出来,每次回家,感觉农村里的人越来越老,人也越来越少。有时候跟母亲通话,电话里母亲也会冷不丁来一句,谁谁谁又走了,才60来岁,癌症。是的,现在农村癌症发病率特别高。
有时候去奶奶家的路上,看到有荒废的院子,回来问母亲,原来是小时候熟悉的人去世了,年轻一辈早已搬到了城里,老宅就渐渐的废掉了,没人住的房子没有人气,很快就散了架,像屋子主人遗留在世间的骨架。可偏偏恍惚记得,小时候还去他们家玩,几个小朋友一起挤在一起看电视,然后结伴去村东边的河里游泳,钓小龙虾玩。如今童年的玩伴早已各奔东西,养家糊口。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课文,鲁迅的《故乡》,那时候感觉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字,冷,气候的冷,人情的冷。这是1921年的作品,距今整整100年了。但是里面的情景,却如课文情景再现一般。




以前我们也如课文中的鲁迅一样,有个闰土一样的好伙伴,抓鸟摸鱼,可惜时过境迁,记忆中的故乡再也回不去。城市化的进程,年轻人基本没有留在农村的,大批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在村子里,随着学校的撤并,以前的小学也荒废了,小侄子要到2公里外读书,每天都需要母亲早中晚接送,不接也不行,如今路上车子太多了,确实也不安全。
想起我们兄弟三人小时候读书,父母是没花这么多心思,早中晚自己走路去上学,乡村小路汽车是不常见的,离家走路也就几分钟。学费还可以拿粮食抵,试卷还是老师自己印的油墨,我特别喜欢那个味道,每次都自告奋勇去拿试卷,为了多闻一会那个油墨香味,然后答完题,手一般都是黑色的,沾满了油墨。学生也不少,赶上了我们80后生育高峰期,村里的每个年级都有2、3个班,学校里是满满当当。



网图

而后回家还要帮忙做农活。如今劝母亲少种点地,她摆摆手,现在都是机械化了,人工参与倒也不多,应付的来。
可惜如今是再难见到抢收时候大人小孩田间地头跑来跑去的景象了,夏收秋收的时候,学校有十来天的农忙假,大人小孩都在地里忙活,饭也没时间回家吃,都是老人做好了小孩子送到地里吃,吃完了河水一洗,继续干活,没日没夜,晚上地里全是拖拉机轰鸣声,半边天都被映红,虽然累,但是热热闹闹。爷爷以前就喜欢带着我们参加农活,然后一边干一边问我们,读书和干活哪个累,要想不干活,就得好好读书。如今爷爷已经去世15年了。
干完了活,晚上大人们就会去村东边的河里洗澡,河边的草地树丛里全是萤火虫,一片一片的,特别壮观和漂亮,晚上伴随着蛙声很快就睡着了。说到萤火虫,也是好多年没见了,一起消失的还有蜻蜓和夏天的蝙蝠,现在的夏天,只有蚊子还在,就连青蛙都比小时候要少了感觉。
距离我记忆里的场景,才过去二十年,如今的农村,留守的父辈们已经在变老,年轻人进城,再难见到小时候四世同堂的景象了,而且随着污染的加剧,也就近几年自来水才干净了些,之前的自来水放半天下面都是泥沙沉淀。在这种情况下,五六十岁就得病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在上海如今平均寿命83岁的情况下,谁能想到我那苏北老家的那些留守的父辈们,他们的癌症发病率如此之高呢。随着老一辈的离开,撤村并居不断被提起。年轻人的离开,村干部等职位长期被某一家族把持,在父辈们金融常识不足的情况下,城里玩剩下的集资,高利贷,p2p不停的在农村收割,而收割者大部分是干部,他们编织的一层层保护网,即使前几年出了问题,如今也无大碍。
更不提隔三差五下乡送鸡蛋送盆的卖假药,卖净水机的一群群骗子们,不止是电商下沉,骗子们也与时俱进的下沉到农村,一村一村的挥起镰刀,收割着父辈们的血汗钱。
而我们小时候就修建的乡间水泥路,早已开裂,处处大坑却无人管理,苏北确实也不够有钱。
如今我回家,我还是想去赶一下农村大集,虽然现在卖东西的人比买东西的还多,买卖双方都是我们的父辈或者祖辈,稀稀拉拉的规模也不如小时候那般热闹,摆摊的从街头摆到结尾,人挤人,走不动路。大人小孩都是开开心心,篮子挎着,袋子背着,吃穿用度,都在这个集市上解决,要是赶上逢会,那更是不得了,从来没见过的吃的玩的都来了,我们必然是问大人讨钱,精打细算,买了油饼,又要买跳跳蛙,玩具水枪,肯定不够,还要跟摊主讲价。从早上一直忙活到中午,集市要到下午才会慢慢散开。



回家赶上了逢集,可惜十点多就冷冷清清,没什么人



村东头的大河,以前觉得他很宽很大

回来的路上,母亲和我说,无论何时,家总在这里的。
wangjunqing001 发表于 2023-10-2 20:55: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字:没有出路。
这是我今年回老家最深切的体会。
什么是出路,出路就是家门口有一个工厂,我可以骑电动车上班,每天在这里打工,每个月给我发工资,工厂里的东西可以卖出去赚钱。
出路就是我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毕业后不用再去北上广,而是回自己老家的某个公司里,做个普普通通的职员,并有四险一金。


因为没有好的出路,不得不春节一过(今年除外),去另一个城市打工,工资虽然并不低,可每年还是心里说不上的滋味。
老一辈的人可以不出农村,辛苦攒一辈子钱,给儿子盖个房子,娶个媳妇,自己善终。


可现在的这一代,越来越不可能了,因为随着高铁、高速网的逐渐渗入,中国的大城市、城市和农村,逐渐被拉平了。
以前城市和农村的天然的隔离带:大山、大河、沟壑、公路、铁路,逐渐被打通、填平、拆除,居于高纬度地带的城里人可以随时随地降维打击处于低纬度的农村人,想通过攒钱给后代在老家盖个房子、娶个媳妇,从而自己善终,这种希望将越来越渺小。
因为即使当前这一代不走出去,闯一条出路,自己的后代也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老家的房子盖的再好,也不如城里的小两房解决问题,到时候等待的就是娶不上媳妇、讨不上老婆,繁衍后代的本质需求无法满足时,剩下的就只有抗争一条路了。


抗争的出路也只有一个,走出去。
到资源多的地方去。
到工作机会多的地方去。
到能赚钱的地方去。。。

<hr/>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并不低,吃、穿、住、行、用,其实和城市差距并不大,吃的方面猪肉、鸡肉、鸡蛋价格并不算贵,日常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而且青菜自己种,并不比城里吃的差,馆子也便宜,个人觉得更好吃  
住的方面,大房子、热水器、空调大部分也都装了,而且面积更大,还有小院子。家家户户有汽车,买不起合资车,昌河、五菱先用起来,穿就更不用说了,农村普遍爱面子,比我这个农村土鳖穿的好多了,老家人来上海看我都笑话我太土了。
吃穿住行用都满足了,走在老家的大街上,总觉得心里空唠唠的,没有生机,因为没有好的工作机会,除了出去打工,没有其他好的出路。
我又何尝不是因为没有出路,被逼出农村的!
<hr/>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llcpf 发表于 2023-10-2 20:56: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坐标桂东南,对,就是那个吃狗肉的地方。
现状一:村里常住的年轻人减少了,但是并没有长时间消失(原谅一下这个用词啊),同辈的兄弟,几乎都在五个小时车程范围内谋生,隔三差五会回家看看。我说的隔三差五,是指除了过年和春秋二祭(我们那每年清明重阳都要祭祀祖先)之外的隔三差五。也就是说,经常见到的同一个年轻人,的确少了。但是村里年轻人的身影还是没有消失的。
现状二:中老年人比较清闲一些了。每天早上或者下午,聚集在小卖部门口打牌吹牛的人明显比小时候多了。小的时候,基本晚上才会有人在小卖部哪里扎堆唠唠家常。
现状三:村里小洋房越来越漂亮了,应该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盖了三层以上的楼房,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还贴了瓷砖或者粉刷了外墙。内里没得见,就不吹这个牛了。
现状四:村里的文化活动绝对比以前的丰富。以前最热闹的时候,基本就是谁家的喜事,锣鼓笛子那么一鼓捣,整个山谷都能听见,热闹得不要不要的,小时候村里有人家娶新娘的话,那新娘入门的那一刻,更是围得水泄不通。现在反而婚丧等事情,操持比较简单了。但是活动多了起来。中秋节村里有个什么文化节,附近几条村的人都来凑热闹(村里的年轻人组织那是特别给力的)。每年过年还有外嫁女回乡的活动,几乎每年都在初六到初十这个时间段,嫁出去的女儿都会在这个时间段集中回来,村里会举办活动欢迎自己的姐妹和自己的外甥。很可惜,我每年都早早就离开了。这里我一定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村小学现在都是塑料运动场地。而且村里举办活动的时候,用的不是学校的场地。是另外的场地,我们村里将以前的大鱼塘填平变成了灯光球场,大小活动几乎都这在这里举办。
现状五:村里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有以重卡谋生的几户人家,其他的很多人也都买上了小车。村里小车,全部开回来,我估计会在50部左右。当然,农村就别论牌子了。吹牛逼,也不能太不要脸不是。
现状六: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表现在,一个是垃圾有集中处理了(效果肯定比不了城里,这点要承认的),另一个是山上开荒的人几乎没有了,小时候,几乎每座山都是通的,都有路可以走,上山开荒的,放牛的。忙的时候,远远就能看见山上有人在干活。我们当地把上山开荒干活叫做“耕车”。现在没人去“耕车”了,田也很少人种了,都是求着人家去种,免得自己家里的田被丢慌了。不像小时候,去租人家的地种还得给佃租(我爸就是靠着租种十来亩水田把我供出来的,我家的责任田一亩都不到)。所以现在山上基本是绿油油的一片(包给老板种植速生按的除外,会被先砍光再种植),小时候不见的鸟,蛇,鼠,兽等现在慢慢得都能见到了。以前年轻人走夜路都可以不用灯,全靠月亮星光就可以,现在不敢了,有蛇,保不准是毒蛇。今年重阳节回去因为不开电筒(手机电筒),被我哥说了两回。
现状七:村里现在风气是比以前好了,现在的小学,正常上课的时间是大门紧锁的,不相干的人,是不让进去的。我们读书那会儿,谁家儿子被欺负了,家属直接冲到学校,轻则开骂,重则开打。不是本村的老师或者威望较高的邻村老师都不敢劝。更难能可贵的事,村里的人现在很支持这么做。今年重阳回去,想回学校看看(我是我们村搬新学校后的首届毕业生,可有感情了。),看见大门锁着的,就问村里的人能不能进去,人家说,你进去干嘛,现在上课,不要打扰他们。现在的人观念已经转变了,我们那时很多同学的家长的态度都是能读就读,读不了拉倒。我们那一班小学毕业的二十七还是二十四个人,就出了只出了两个大学生。前面的十来年根本没有大学生。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
现状之外的担忧:
担忧一:老人终究会走,中年人也终究会老,这几年间,村里每年都会有好几个老人去世。老一辈如果不在了,村里还能不能维持现在这个人口规模,很难说的。年轻人是隔三差五地回来,但是很多小孩已经不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了。小学的入学率在下降。我哥哥姐姐的时候,一个班级三四十人,我的时候一个班级二十几个人,现在估计达不到这个数了。镇里的中心小学,我们镇最好的小学现在都不得不到各村招收好学生了,我们的时候,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机会到镇里的小学读书啊。我们那时初中之前,内裤都没穿过;人家镇上的孩子三年级就他妈学英文了。很多人家的孩子都跟随父母到城里读书了。所以三四十年之后,村里会不会空还很难说。只是有这个担忧。
担忧二:城镇化进程现在在加快,很多村里的人其实在市里在县里都是买有房子的,我们家也打算在县里买房子了,不然不好结婚,现在30了都不敢找对象,就是没房没底气啊。年轻人如果都搬到城里之后,村里剩下的老人那么多,怎么照顾是一个问题。我在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空巢老人晚景凄凉里面也提到,父子分离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处理,很多老人不愿意到城里去生活。这个问题真的还是挺让人担心的。
担忧三:农村的田地都是经过了祖祖辈辈开垦的,到现在土地发育得挺好的,养人。如果不种了丢慌了,会不会是一种浪费。有些地方的田地耕种了上千年,我们村的田地少说也有五六百年的耕种历史了。这笔财富丢掉,着实可惜啊。以后会不会有商业公司去以更科学的方式继续耕种,让这些祖辈留下来的土地继续产出继续养人,这个事真的很不好说。我自己就曾经萌生过利用现在逐渐被丢慌的土地创业的想法,毕竟按道理说,土地租种成本已经在降低了(可是农药化肥的成本还是很高啊,哭死)。而且现在农村中老年人,预期还是可以提供二十年左右的一个劳动力支持,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即将闲置的土地的同时,还能为这些留守的中老年增加收入,且企业带去更新鲜更时代化的信息,对于弥合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多少也是有些好处的。
~~~~~~~~~~~~~~~~~预防喷子分割线~~~~~~~~~~~~~~~~~~~~~~~~~~~
以上仅代表我们的那个地方,千万不要拿我们跟江浙和广东的农村比,也不要拿省城的周边跟我们比,我们比不起。也不要把我们跟几十年前的农村相比,我们村现在6车道的高等级公路直接从村旁过,公交车2块钱就能到县里。真的挺不错的。
另外任何地方都有穷有富,我们村与二十年前比确实好太多了,不要拿村里的那几户还住泥砖瓦房的人家出来怼我。我不否认有这样的人,而且,我家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泥砖瓦房。但是并不是大多数。
其他的,你们想喷就喷吧,喷喷更健康!
上帝也疯狂 发表于 2023-10-2 20:56: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1、人越来越少是大趋势,有些村落甚至消失了。一年多没回老家了,这是上次别人拍的老家的整体图。感觉还挺怀念的。从图上看,村子中间已经空了,因为中间都是以前的老房子,没人住。那些红色的新建的二层小洋楼也基本是空的,就每年回去住几天那种很多。
常驻的就如我爸妈这种六十七的老人居多。
2、农用土地大片荒废。我们小的时候一家要种水田、旱地好多亩甚至十几亩的都有,现在基本没人种田种地。最多种点菜自己吃。
3、很多人已经不在了。
4、生活设施日渐完善,以前是泥巴路、现在是村村通水泥路(不过听说现在路不够用了,每逢节假日也开始堵车了);家家热水器、洗衣机、冰箱等配备齐全,每年回去住几天真的很舒服,晚上睡觉很安静。在村里,早睡早起不用定闹钟,因为有鸡打鸣啊。
5、希望儿时长大的地方不要消失,哪怕换一种方式存在也好。

真的挺怀念的,长大后每每做梦总是走在儿时走过的田埂、山间或者梦见家乡的亲人,也是很奇怪。越长大,小时候的事情越是清晰,最近几年的事情反而忘的快了。
梦里总是你,回不去的家乡!
<hr/>昨天又梦到老家了,梦到妈妈了,在小时候经常玩的那树林里,跑来跑去。
<hr/>2020.2.5更
因为疫情,现在还待在乡下
这次回来待得足够久,也是奇怪,偏偏今年很多人回家过年,老人们都很高兴,因为儿女都出不去了,正好可以陪陪他们(虽然大家既互相嫌弃又互相依赖)。
今年回来,发现村里开始放了专用垃圾桶,卫生管理比以前好一些吧。


回来把家里的院子收了一下,住久了,就觉得农村家里卫生习惯真的不好,幸好面积够大,空间开阔,空气流通,不然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传染病。


收拾出来的小院子,让每一寸土地晒上太阳,并用艾条烟熏消毒。
<hr/>仍然被困在家,更新几张在村里拍的照片。


百年老树




村口拍的,这就是村中间那个池塘。
分割线……
2023年来更新。
时隔三年,再次回到家乡,见了想见的人,做了想做的事。
说说村里的变化,安装了10个路灯,以后走夜路再也不用担心黑漆漆的了。
很多人家安装了摄像头,父母家里也办理了宽带和摄像头,我们在外面上班想家也可以看看他们在干嘛。
爸妈都用上了智能手机,老妈说自从开始玩抖音,人都开心了很多。不得不承认,抖音对于不识字的老年人来说是种娱乐,虽然我不玩。
三年没回,父母更老了,但时间对他们来说好像静止了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农村的生活环境变化小,而惦记的人依然在。
山还在,水还在,人还在,是一种幸福。


过年必备项:烤火


我喜欢大自然的治愈






随处可见的鸟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