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相声演员于谦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paichn 发表于 2023-10-2 18:50:1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捧哏大佬,受制于角色分工于谦的相声基本功展示机会较少,大家如何评价他的各项相声功底?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flzt120 发表于 2023-10-2 18:50: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举个例子吧。
同样的段子,郭德纲搭配着高峰,孙越,或于谦,分别进行演出,效果天差地别。
郭德纲: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高老师也老了。在后台我看见他的白头发,我都心疼了。想当初高老师年轻那会儿,一掐一出水儿~
高峰:我年轻时候就那么水灵~
(高峰属于顺嘴答音,观众没反应,包袱没响,郭德纲只能继续往下说别的)

后来搭档换了孙越。
郭德纲: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孙老师也老了。在后台我看见他的白头发,我都心疼了。想当初孙老师年轻那会儿,一掐一出水儿~
孙越:我那会儿比张云雷还好看呢~
(想着孙越和张云雷的相貌体型对比,观众很难不笑,尤其是张云雷的粉丝,全场“yu”声不断。包袱响了,但没爆)

等北展那次,换了于谦…
郭德纲: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于老师也老了。在后台我看见他的白头发,我都心疼了。想当初于老师年轻那会儿,一掐一出水儿~
于谦一脸的怀疑人生:你那是掐水管子上了吧?(自行脑补于大爷的迷人吐槽语调)
全场爆炸!
连郭德纲都被逗笑了!
我当时听的时候,笑得在床上打了好几个滚。



同样的一个段子,别人都不行,就得于谦。
类似的事情,我在相声大师马三立身上也看到过。
天津老相声有一个段子:
捧哏:呦!您周末干嘛了?
逗哏:也没干嘛,就是看看书,喝喝茶,遛遛鸟,尿尿炕。
捧哏:等会!您还尿尿炕?
逗哏:不是尿尿炕。我…我算算账!看看这一周收支情况…
还有的逗哏说:我亮亮相!我是戏迷票友,周末爱穿上行头亮亮相,唱几嗓子。
就是一个经典的谐音梗。
所有的演员,演到这段的时候,都在想还有什么谐音可以用。
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中,找到新的谐音就是最大的创新了。
但是,马三立就不这样...
捧哏:呦!您周末干嘛了?
马三立:也没干嘛,就是看看书,喝喝茶,遛遛鸟,尿尿炕。
捧哏:等会!您还尿尿炕?
马三立:也不总尿,抽冷子尿一回~
(自行脑补马大师蔫坏蔫坏的表情)
我听到这段的时候直接笑抽,第一反应就是:
这段还能这么演?
后来又一琢磨,也就马三立能想到这么绝的回复。而这个回复,也就只有他才能演出来。

现在的于谦,给我的感觉,就和马老一样。
我觉得,说学逗唱快板外加太平歌词,不能真正体现一名捧哏演员的基本功。对于捧哏演员来说,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如何把逗哏要表现的效果无限放大,如何把平常无奇的段子变得高级,变得好玩。
可能前面捧哏说了一万个字,但就要等捧哏再加上一个字,这段子才叫好。
就好比东北烧烤就的蒜,还有为了那瓶醋而包的饺子。
对于捧哏演员来说,最好的基本功,
就是于尺寸处见大马金刀。
在我心里,于谦称得上是相声艺术家。
<hr/>希望这篇回答能与您共鸣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
我是 @韩博Spurs
一个热爱历史和体育的工科男博士
这里有我的想法,感谢您的关注!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8042532/answer/2630837114"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为什么郭德纲的相声越来越无聊了?为什么相声颇有生命力,京剧、鼓曲等艺术却只能靠国家拨款才能生存?为什么评书现在衰落了?王玥波的评书什么水平?
fhqitx 发表于 2023-10-2 18:51: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醉酒《汾河湾》那场,仅以捧哏来说,这个状态,当下中国,无人能出于谦之右。
上台十分钟不入活,观众不突兀,节奏还能被他带着走。
桃儿固然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拉于谦。
但于谦喝大发啦,全凭一口意识,把场子给吊着。
比如桃儿为了提醒于大爷赶快上腿子活,裤腰带提到了胸前,估摸心里嘟囔着:
于大爷,求求您啦!

但于大爷毕竟还是你大爷啊,直接一句:
您要进厕所吗这?
把桃儿给噎了回去。


面对于大爷的“超常发挥”,桃儿为了兜住,难免会有失误,《汾河湾》的事,直接撩到了日本:
到日本去发展。

于大爷更是个狠角色,都喝懵圈了,又硬是把话给接上:
日本唱梆子去?

桃儿这个无奈啊,是恨不得一巴掌把自己拍死。
于大爷就大条了,无所谓,你桃儿继续说,我于大爷继续接,保证丝滑的你没一点脾气。
为了压场,桃儿只能祭起了伦理梗,拐弯抹角的喊于谦“儿子”




于大爷不仅接了这梗,还非常配合的换个角度,喊桃儿“爸爸”


就凭这出,你说于大爷是大了还是没喝大。
害,喝大没喝大对于谦来讲有那么重要吗?
这不重要。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332716668024225792"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桃儿怎么换梗、压梗,于谦都能接的上。
他站在台上,就不在是一个相声演员。
于大爷,就是和朋友搭话闲聊的普通人,所展现的一切,“自然”二字,这是老天爷赏饭吃。


所以桃儿也无奈啊!
于老师,换做别人,我肯定把节奏带着走了,怎么到您这,您把我带飞了呢?


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一对好搭子。
但然,醉酒表演,是要付出代价的,事后于谦直言:
我错啦!郭老师!
asdsf 发表于 2023-10-2 18:52: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说的于谦在醉酒版《汾河湾》中的表现,以及科班出身的训练成果我就不重复了。于谦绝不只是跟郭德纲搭配得好,他是跟谁说都一样好,有于谦捧哏,能把整场相声拉高一个档次。09年于谦跟何云伟合说的一系列传统相声,例如《大审案》、《高山求子》、《白事会》、《女招待》等大家可以听一听,比何云伟李菁配合得好得多,堪称是艺术的享受。于谦跟师胜杰、岳云鹏等人合说的几段对口相声也都可圈可点。
于老师的表演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他真的把自己代入人物,并且让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全力为剧情服务,力争让剧情流畅。老郭常讲,自己和于谦在台上看似随口聊家常,其实已经是进入人物,不再是他们俩自己了。既然进入人物,就会有剧情。但逗哏一般是讲述者,捧哏的才是剧情中的主角(虽然一般是倒霉的戏),所以捧哏作为主角越入戏,效果自然就越好。目前来看,德云社的捧哏中,真正能时刻注意这一点的还是要数于谦老师。大家如果听得多会发现,于谦的词往往都紧贴当下的包袱,把自己当做剧中人来说话。我举个例子,郭于两人和高峰在商演时常常会同台说一段,内容无非是打赌吃屎、唱叫小番、一起学艺上厕所这三个包袱。但在这短短的小段中,也能看出于谦为什么技高一筹,例如下面一段,大意是高峰、于谦打赌吃屎,最后两个人谁也没讨到好处,各吃了一坨翔。
郭:高峰说,谁出门带十万块啊?这样吧,咱俩谁也别给谁,就当这事没发生过。走。兄弟,接着遛弯去!
于:合着我们俩就为了吃这两口屎来的啊!?
高(同时):郭德纲你长不了个了我告诉你。
这一段其实就能看出他们捧哏意识上的差距。高峰常年逗哏,但捧哏水平还不错,偶尔捧几次,也常常被观众称道,但他的捧哏模式不如于。于谦的反应很简单,是身为剧情中人的一个反应:我白白吃了翔,气坏了,忍不住抱怨。不仅反应得很自然,而且作为捧哏,帮助观众理清了这个包袱的笑点何在,从而进一步抖响了这个包袱。于老师这句的逻辑链条很清晰:”我们吃了翔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吃亏了啊!“完全是作为剧中主角的心理活动,观众不需要脱离剧情,切换成捧哏演员的视角。但高的这句词,不能说是不好,但意识上就不及于谦,因为这句话不仅跟原本的包袱有剧情上的跨度,而且试图当即引入一个新包袱,导致含义瞬间复杂了,观众来不及反应,这个包袱就抖不响。高这句话显然是想使坏,不吃亏,而且他想跟于谦说得不一样,但他这句太复杂了,现场效果会出问题。它隐含的剧情链条是“我吃了屎没捞到好处->我白白吃亏了->郭德纲你编出这么个让我吃亏的故事,你真缺德->你会遭报应的->你有个大家都知道的缺点是个子矮->你遭的报应就是以后长不了个了”,这个链条从第三步开始,就已经脱离到剧情人物之外了,剧情已经给打断了,第五步再引入另一个包袱(老郭个子矮)就更复杂,观众一般反应不过来。观众会一愣:不是你吃屎吗,跟郭德纲长不长个子有什么关系?(看评论区,就出现了对高峰这句话的四五种有争议的解读,可见这个段子已经白纸黑字写下来,观众们都无法对它的含义达成统一的理解)等观众捋清楚,抖包袱那一瞬间的惊喜已经过去了。无论讲相声、还是讲脱口秀、或者干脆是讲笑话,凡是这种搞笑的语言艺术,其实都讲究一个”电光火石“——谜底揭开后,观众可能反应个0.5秒,下一瞬间就是笑的时候,但是如果段子太复杂,观众迷惑了,从而错过了这个时机,等他们陆陆续续反应过来,就只能奉献出稀稀拉拉的干笑了。所以当时高的这句抖得就并不响,观众只有零星的笑声。或者高峰的另一句,剧情提要是老郭要封高峰和于谦为太子:
高:老爷子...
郭:叫陛下!
高:还陛下,我想毙了你。
一样的道理,高这句捧算是个谐音梗,也挺好玩,但完全不在剧情里,瞬间又跳戏了。老郭是在剧情里的:你是太子我是皇上,你叫我陛下。但高峰这句”我想毙了你“,视角的主体不再是争做大太子的皇帝儿子,而是吃了亏的相声演员高峰,发言的主体在这一瞬间已经切换了。这种回击模式和于老师始终泡在剧情里的打法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类似地,很多观众总结说张文顺、李菁给郭德纲捧的时候不肯吃亏,所以效果不好,这是表层的原因。不肯吃亏本身不一定导致效果差,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张文顺、李菁为了不吃亏所说的话脱离了剧中人的视角,把剧情给打断了。例如每次老郭编排李菁时,李菁很爱用的一句话:
李:我抽你啊。
或者
李:我是这个样儿吗?
这其实就和刚才的例子里,高峰的方式一样,把剧情到这里断片了。因为这句话的逻辑链条是:“我吃亏了->郭德纲你这么编排我,真缺德->我抽你啊”以及”我吃亏了->我真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啊“,李菁这句话也是切换成了演员本人视角,而不是剧情主角视角。这种话一出,就如同是宣告”故事讲完了,我们已经开始复盘谁赚谁亏“,逗哏所讲的故事到此就中断了,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不能沉浸在故事里。至于张先生的捧哏特征就不必多说了,连老郭自己都感慨,”张先生一句都不让啊“,每句都会反击,有时候老郭自己都接不住,反击得好的话也可以很有趣,但”逗哏被反杀“并不是故事剧情的一部分,而是剧情外的、相声演员之间的事,观众还是出戏了。
那么有没有反杀、不吃亏,但效果好的例子?也有,比如老郭和于谦曾经说过下面这一段,一开始老郭想占便宜,暗示自己是于谦爸爸:
郭:总有人说我跟于谦他爸爸是有点什么...
于:谁说的!
(观众笑)
...
郭:你看于谦那一脑袋菊花烫,我俩一块走在路上老有人问我:”这是伯母啊?“
(观众笑)
于:那是我跟你爸爸有点什么!
(观众大笑)
郭:哈哈哈哈,所以说我们娘俩啊...
(观众又笑了)
于:行啦!
郭:所以为什么我爱跟于老师一块搭档,因为有这份母爱在这呢...
(观众仍笑)
这段我就觉得很有意思,现场效果也极佳。老郭提到说于谦像伯母,本意是嘲笑于谦长得像中年妇女,结果于谦来了个反击,说那我是你妈,是你爸爸辈的,老郭倒吃了个亏。为什么于谦这个反击很妙、效果很好?有三个原因:1. 包袱都是刚出现过的,观众不需要立即分散精力处理新信息,不会感到错愕,而且于谦是对前一个包袱用一模一样的句式以牙还牙,这个句式观众脑海里有,上下呼应,更诙谐了;2. 不需要让观众琢磨得太细,”我是伯母->我是你爸爸这辈儿的“,简单明了;3. 仍然是以剧情中人的视角来说话,绝没有脱离剧情。第三点很难得,老郭说于谦像老娘们,于谦则回击”那我是你妈,跟你爸爸一辈“,完全在故事框架中,是作为故事主角的发言,而不是作为捧哏相声演员的发言。这样的好处就是,故事没中断,还能接着讲,老郭还能顺手来一句”那我们娘俩啊~“让这个包袱即使抖了出来,还能顺滑地往下接着说。两个人一直在故事情节里,把这个急智的小包袱来回翻腾,抖了个四连响。但是如果用上面提到的高峰、李菁式的反击呢?比如这样:
郭:你看于谦那一脑袋菊花烫,我俩一块走在路上老有人问我:”这是伯母啊?“
于:郭德纲你长不了个了我跟你说!
或者:
郭:你看于谦那一脑袋菊花烫,我俩一块走在路上老有人问我:”这是伯母啊?“
于:我抽你啊!
这种一听就会发现不好,等于是主动脱离剧情,以捧哏演员的身份当即回击逗哏演员,宣告了故事的结束。这样把包袱给截断了,不仅故事的余韵本身消失无踪,老郭也无法往下接话,这叫硬着陆。如果于谦说的是”郭德纲你长不了个了!“老郭还能不能接”所以我们娘俩啊~“?肯定不能了,因为于谦如果这么说,就代表”我意识到吃亏了,挡回了你这个包袱“,这个母子关系被捧哏拒绝了,那逗哏接着往下捋就不行了,不然就成了无视捧哏的反应,自说自话。于是老郭必须另起话头,像刚开场一样为下一个包袱垫话。这样听起来很突兀。相比之下,于老师采用的以主角身份回击的方式更加韵味无穷,只要不脱离故事,逗哏的就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讲,效果就会”顺滑“。
总的来说,给老郭捧哏的这几位,只有于老师做到了尽量始终在剧情之中,帮助把老郭的故事完整、顺畅地讲完。而且逗哏的段子,往往说的是捧哏的如何吃亏、出洋相,但观众不一定能反应得过来。比如刚才说的吃翔的包袱,老郭说”咱俩谁也别给谁,接着遛弯去!“观众是不一定立即反应得过来这代表什么的,因为观众的常态是全神贯注地听,从而跟上并接收演员的信息,但观众没有义务随时都在思考和解读,观众只会想”喔,接着遛弯去了“,只有再往下想一步的人,才能领会到真正的笑点。但是作为相声演员,不能只取悦那些爱思考的少数观众,而是要让所有观众笑。相声演员不能抖完包袱,问大家”包袱说完了,大家仔细想想,好笑吗?“而是要用自然、隐晦的方式让观众去领会。有三种最常见的、但很多观众不会意识到的做法:

  • 逗哏演员用特殊的着重语气来结束包袱。比如亲耳听过吃翔这个小段的观众会知道,老郭在说”咱俩谁也别给谁~“这句话时用了很意味深长的停顿和加重语气,跟前几句平铺直叙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就是逗哏演员在暗示观众,这个包袱到这里抖出来了,这句话是有深意的,请大家开始思考了!观众听到这个不一样的语气,注意力自然就会放在这句话上开始进入思考模式。
  • 少数反应快的观众领笑,带动大伙。这是最常见的,其实绝大多数包袱,都是有些观众先笑,大批观众后笑。听到有些观众笑了,还没反应过来的人会下意识地发现现在有笑点,略微一琢磨,领会到了,就也能笑起来了。这个不是相声演员指示观众做的,绝大多数喜剧都是这样自然地在观众群中让笑点扩散。
  • 捧哏演员把包袱所隐含的意义讲出来或演出来。这个最简单,比如老郭说”咱俩谁也别给谁!“这句话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一肚子坏水但也没讨到好处,反而白白吃了泡屎的大傻瓜。但是观众也不用思考了,捧哏演员直接一脸糗相地喊出来:”合着我就是为吃这泡屎来的啊!“到底有多傻,直接在台上给大家演出来了,观众自然哄堂大笑。评论区有朋友问,我觉得高峰这句才可乐啊,于谦这句有什么了不起的,哪里可乐了?我觉得是这样:高峰那句本身更有梗,单独看很可乐;于谦这句话本身不可乐,但没有这句话,这个包袱就不圆满,只是在隐晦地给观众传达暗示,而缺乏最后的一下爆发。于谦这么一演,不是他的话本身可乐,而是让这个包袱特别可乐,对这个相声舞台更重要。
为了能强化现场效果,这三种做法当然是用得越多越好,很多大家津津乐道的郭于包袱,这三招都是齐上的。于老师所贡献的就是第三种,即作为剧中人进行表演的捧哏方式。这种方式能把”捧哏的人到底怎么出洋相了“给演出来,从而为观众进行了诠释,使得它能抖得更响。观众的笑,不仅笑郭德纲说的包袱本身,更笑的是于谦的反应。这是很精妙的表演技巧。
有些观众说,我没发现有这个区别呢,我只是觉得听于老师捧哏很顺耳。其实之所以顺耳,就是因为于谦一直在连贯地表演,从没让你的思维在戏里戏外跳进跳出,你不用在捧哏演员本人和剧情主角之间反复切换,听着就不会觉得累。大家可以去回顾几段说郭德纲说于谦的段子,验证下是不是这样,只要是两个人编故事的包袱,于老师几乎从不会主动跳出戏外以捧哏演员本人的视角说话。目前来说,德云社的捧哏以纯粹的帮腔居多,我只看到于老师是始终在用语言和神情真的“扮演”包袱中的人物,可能这和于老师的演员出身有关系,忍不住就表演起来了。
xhymqe 发表于 2023-10-2 18:52: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人说汾河湾,我就想说,当时第一次看不知道谦儿哥喝酒了,只是纳闷怎么就是不入活呢?老郭怎么突然这么卖力气呢?
但是一点都没感觉垮,也没觉得哪里出篓子。
后来才知道,谦儿哥可能当时都是意识不清的状态。
这么说吧,要是哪天演出挂出一牌子“郭于领衔,于谦喝大,照演不误”
那票钱估计能炒疯了去
当然老郭是不是要上吊咱就不管了
想拒绝呼吸 发表于 2023-10-2 18:53: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坐科,说学逗唱门门都灵,例外:打板不灵
说:贯口快板展示合集于谦贯口快板合集
学:学大鼓,洛派,剑阁闻铃,俞伯摔琴,骆派(之前写了别字…感谢评论区)传人点评表示非常地道有韵味
        学京剧,《四郎探母》佘太君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3MzAyNzE2.html 懂行的应该听得出来功力
         学唱歌,这不说了,副会长嘛
逗:这个没什么太多好说的,于老师翻包袱的水平在那摆着呢
唱:唱得少,还行吧,唱过 白蛇传,五龙捧圣,小曲儿有 箭杆河边
放一个白蛇传 郭于岳拆唱 白蛇传
箭杆河边 郭于拆唱 箭杆河边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