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所有的致富方法,靠的都是经济学上的一个 bug。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赚钱靠 bug,无 bug,不暴富。」 一、财富是多维的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财富。
「你有多少钱?」这句话你问一个 loser,他是很容易回答的。
因为 loser 把上衣口袋、裤子口袋、屁股上的口袋全部掏空,把纸币、硬币、交通卡统统计算在内,全部的总财产是 1234.56 元,所以 loser 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有 1200。」
但还有更复杂的情况,我们找一个研究生,研究生的身上除了纸币、硬币、交通卡,哗的一下,他还掏出了一张沙县小吃的储值卡,「充 1000 送 200」,现在卡里还有 600 元。
请问,研究生的净资产该如何计算?
这个时候就会有歧义,产生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饭卡值 500 元,理由是充 1000 元,花了一半。
但是研究生不同意,他认为值 600 元,而且这张卡的确可以在「沙县小吃」买 60 碗酸辣粉,别人吃粉也都是实打实地付 600 元。
在生活中,恐怕认为第一种说法正确的会占大多数,那我继续提问题,假设「充 1000 送 200」这种活动不是天天搞,一年只有一次,错过了就要等很久,或者像京东购物那样,你要先积分,积分积到白金会员级别,才会给你打折,更有可能你突然反胃呕吐,看见沙县小吃就想吐,再也不想吃了,那么这卡还值多少钱?转让能卖多少钱?
上面这一连串的问题是不是把你问糊涂了?
里面的积分、白金会员制度、coupon(优惠券)返利制度,很多都是没有精确的数学解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不知道」。
不管你回答 500 元,还是 600 元,你都在试图用一个尽量精确的估值把这张卡数字化,但这是不对的,因为财富在各种视角下,数额不同,所以财富不是「一维」的,而是「二维」的。
前段时间我去看了一场电影,2017 年泰国最火的电影——《天才枪手》。
网上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讨论是关于电影中四个年轻人的家庭净资产。
比如女主角小琳,一开场她就说,自己跟着爸爸的校车去上学,不用付交通费,吃爸爸学校里的食堂,餐费很便宜。
她爸爸是老师,学费也便宜。
这个状态,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包吃包住的国营企业,看似工资低,生活水平其实不低。
小琳成绩很好,省了很多补课费;因为是优等生,未来工资也会很高;她家里人都很健康,省了很多医药费。
你要是生一个笨小孩,天天需要补课,身体还不健康,那么补课费、药费完全都可以折算成金钱的。
所以,生个「天才宝宝」比一般的中产阶级过得还要滋润,还要快乐。
我举上面的例子,同样是想说明一件事:财富是多维的。
传统意义上,人们总以为财富是一维的,可以用一个数字衡量。
比如丈母娘总喜欢打听,这个人有多少钱啊,从而判断张三好,还是李四好。
其实,财富就像一块水晶,在不同的灯光下,会有不同的反光,需要通盘考虑。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两个年轻人,A 有 500 万元存款,B 有三套房子,价值 1500 万元,但是有 1000 万元贷款。
这两个年轻人的真实实力,未来的命运走向,就会差别很大。
奥地利学派认为,「效用」是一件很主观的事,除了现金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做加法。
二、财富的估算
有些人很无聊,他们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如问「马云和王健林谁更有钱」。
前面已经说过,除了现金,财富并不能简单地比大小。
资金流动性越好的可能越是贫穷的人,在 loser 手里,几乎全是现金或类现金,因为他要随时准备着付下个月的生活费。
而越是有钱的人,他的资产中现金部分就越少,也就越难以比较真实的财力大小。
例如马云的主要财产是阿里巴巴,王健林的主要财产是万达集团,Google 的主要财产是搜索引擎、未来科技。
所以你要问 Google 的「未来科技」值多少钱,这是没法估算的。
有些黑科技是为了下一个时代研发的,很可能还处在烧钱阶段,根本没有产出。
可你说这些钱花得值得吗?当然值得。
这时候,有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站了出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证券化 。
通过证券化,把阿里巴巴集团切碎,每股 180 美元,卖 25 亿股,那么它的总市值在 4500 亿美元左右(2017 年数据)。
证券化是一个天才的发明,从学术上讲,相当于「降维」。
财富的本质是多维的,难以估算的,所以顶级大富豪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排名。
但是证券化之后,就把复杂的公司估值简化成了一个维度:股价。
现在,财富又变成「一维」的了,富豪的公司值多少钱,今天又赚了多少钱,只需要简单地用「股价 × 股数」算一算就清晰明了,所以人们兴奋地认为证券化算出了财富数值,但其实这套理论是错误的。
三、偷换概念
证券化是对的,市场的有效性也是对的,但偷换了一个概念。
市面上流行的「马云身家 3000 亿元,马化腾身家 2000 亿元」之类的说法,其实都是偷换概念,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著名的中国前首富李河君。
李河君是「汉能薄膜发电」的主席,集团港股编号 00566。
在几年前,李河君是绝对的风云人物,「汉能薄膜发电」在香港上市后,经过四年的不懈拉升,每股股价从 0.15 元拉升到 9 元,涨了 60 多倍,纳入恒指成分股。
在此期间,公司的市值暴涨到 3500 多亿元,李君河个人财富超过 3000 亿元,几乎逼近李嘉诚。
这时如果按照「股价 × 股数」的公式来推算李河君的财富,他绝对是重量级富豪,可是在 2015 年 5 月 20 日,「汉能薄膜发电」发生了雪崩似的股灾,短短 20 分钟之内,股价下跌了 47%,市值蒸发 1300 亿元,李河君本人财富损失 1000 亿元。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区区的 10 亿元港币进行了抛盘。
有些人刚刚接触财经,刚刚接触财富的本质,对这件事还没法理解。
为什么区区的 10 亿元港币,竟然能造成 1000 亿元财富的损失?你一个千亿富翁,把这 10 亿元抛盘接下来不就得了?如果你经济学学得好,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实,「财富」并没有损失掉,是你理解财富的方法有问题。
我们取「汉能薄膜发电」腾飞前的股价每股 0.15 元,而在这几年里面,公司的营业额与净利润也没有革命性的增长。
因此「汉能薄膜发电」合理的估值,翻 60 倍之前的,应该是 40 亿—50 亿港元。
所以,这就是一家几十亿市值的公司,李河君就是一个几十亿身家的商人,而使用「股价 × 股数」的方法来计算李河君身家是错误的,所以才会有人看不懂。
真实的情况是,李河君的企业是一只老庄股,随着庄家的出货,股票的价格下跌是非常快的,等他把 80% 的股权卖光,净到手也就几十亿。
所以,凡事不要看「面子」,要看「里子」,从根本上看,李河君就是一个几十亿级别的富豪而已。
四、有钱人为什么有钱
在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热的帖子,叫《富人依靠什么可以挣那么多钱?》(1),下面跟了差不多 1500 个回帖,可全部都没有讲到点子上。
富人靠什么赚那么多钱?我的答案是,靠的是经济学上的一个 bug。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