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村BA的基础设施是相对完善的。
“2万人的球场座无虚席”,这就是场地。“村BA”火出圈后,台盘村改/扩建当地球场,观众座席增加到两万多个。尽管如此,总决赛现场仍然一座难求。
其次,就是纯粹。
我看了直播,比赛的球员技术从业余角度来说相当不错,而且从身材来看,和职业球员也差得相当远。但是不妨碍这些球员的热情和专注度。
这就是业余比赛最大的核心要素,和职业球员差得远又如何?他们又不是在打职业比赛。由于“村BA”有很好的传统,长时间的积淀,当地居民就爱看这样的比赛,这些参赛球员可以持续磨炼自己的技术和战术意识,在这个级别的比赛当中互相角力。即便他们天赋有限、上升空间有限,那又怎样?这项比赛的魅力就在于最纯粹的热情和投入度,这不仅来自球员和球迷;以及跨越了时间长河的最纯粹传承,这同样来自球员和球迷。
我相信,随着赛事的推广和壮大,“村BA”能接纳高水平教练员来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准,使得这项比赛越来越好看。因为这项赛事的群众基础太扎实了,代代相传,很多村民的孩子爱上篮球之后会投入地磨炼自己,将来在“村BA”当中大放异彩。喜欢篮球不一定要去打职业,足球也是如此,这就是群众基础的魅力。
假设一下,如果这样的纯业余比赛当中混进一个姚主席,不对他太出名了,不能算——混进一个打过CBA但没打出来早早退役的球员,一身腱子肉,凶猛晃过、摆脱对方四五个人,然后频频扣篮得手,你觉得这样的村BA还会有人看吗?要是查到这退役球员不属于某个村或者某个乡的原生队员,是为了不择手段取胜偷偷拉来的“外援”,我敢保证做这种事儿的人搞不好路上会被人neng si……
“村BA”将来会不会诞生职业球员,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项赛制已经证明了业余比赛也能有大量的关注度和生命力,能成为国内篮球比赛框架当中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的赛事多了,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扎实,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比赛、投身赛事、投身整个领域,获得滚雪球的效应。
一旦燎原之势已成,有谁还会担心选材面的问题,那纯属杞人忧天。媒体报道当中有句话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光2022年就有198支球队参赛台盘村的“村BA”。
这是能吓死人的规模。
“村BA”还得到了国社的关注和报道。而这只是一个地方的一项小小赛事。不妨做一个设想,要是全国每年有1000个村BA赛事,时间跨度持续全年,媒体会发愁没有题材吗?到时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播车能排除万难开到村里去和网络直播抢资源。
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有好的运营人才,直接帮助村里和总台、网络直播商谈直播版权收益,搞不好没几年以后,几十万观众逢初一十五就从高速路杀过来现场看球,村里人就是卖矿泉水都能发财。
我期待着到了那一天,是个村里人都能拍着胸口豪言:“我们XX村队今年主场保持不败,不服就来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