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任正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sakul 发表于 2023-9-30 05:24: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为一步步走向现在实属不易,但是也有些负面信息,比如不拿研发当人,这是任色本意还是其他原因呢?任正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魍魉 发表于 2023-9-30 05:24: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人制胜

任正非为什么能用33年把华为走到今天?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跟中国其他企业完全不同,因为任正非掌握了两大逻辑,这两大逻辑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理解和执行非常难。
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你必须以人制胜,我们辅导过很多企业,他们都说中国有两大优势,一是劳动力成本很低,二是价值链,企业行业生态链很完整。
而这两个在任正非眼里,他都不看成优势,甚至会看成劣势,因为所谓的劳动力成本低,是不可持续的,20年之前你这么说可以,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企业很多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劳动力成本已经不是优势,可能变成劣势。
比如东南亚,印度,因为如果劳动力成本永远是优势,也就意味着咱们一直要当穷光蛋,这是不对的。
那么所谓的企业生态链非常完整,我觉得说对了一半,我们中低端的生态链特别完整,你要制造摩托车、做家具、泉州晋江那边做服装基本上什么都有,确实很完整,但是我们的中高端价值链或者产业链非常的不完整。




被某国一掐脖子就发现了,我们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芯片制造能力,在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很多方面跟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巨大的差距,这一点大家必须记住。
所以任正非在20年之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劳动力成本不是优势,产业生态链也不是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有一大堆聪明的人才,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很聪明。
这时候他发现,如果把这些聪明人团结起来,然后让大家一起发力,就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他发现全世界的企业,包括当年的IBM、惠普、以及今天的苹果、谷歌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定了“以人制胜”。
22年前任正非就说,我们的战略就是由人才垄断到技术垄断,由技术垄断到市场垄断,这叫三个垄断,但是我发现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场营销和产品开发上。
大家仔细想想,一定能想出这个道理,它背后的逻辑是人,如果你营销没做好,一定是你营销的老大没选好,你的营销团队没做好,如果你的产品开发不好,一定是你的产品经理出现问题了,就像支付宝当年开发不好,阿里才会把白鸦弄过来,然后才有了今天的支付宝。
很多老板说管理有问题,最后发现还是人的问题和组织的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的马太效应

先看一个公式,人力资本投资额*回报率=资本增值。
华为有句话在1998年3月23号华为基本法定稿的时候,分量最重的那句话:我们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回报率,中国有钱人不少,所以投资不是问题,关键是回报率,这样才能带来增值,那这里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如果你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是领先的,那带来最大的好处是,只要你增加投资额就行了,因为投资额*回报率就会提高。
然后另外一家投资回报率比你低,即使他投资比你大,他也不一定玩得转,关键是投资回报率低,导致他就不愿意投资。
比如:你挖了几个高手,创造了很高的价值,你就愿意继续地投资,但是他挖了几个高手全走了,或者全都挖错了,他就不愿意干了。
但是如果你投资了薪酬激励,或者其他有效的激励非常有用了,你会拼命地追加投资,这样时间一长,这两类企业就区分出来了,这就叫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任正非把这个原理找到了,他就干一件事,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所以华为这33年,我认为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提高投资回报率。
比如选人,普通企业人才甄别率30%,但是华为能做到76%,还有人才成长,一般企业的成长速度如果是1,那么华为可以做到2.5-3。
人均产出,中国的企业只有发达国家的1/3,但是华为已经做到了全球高科技企业人效的第七位,第一名是苹果。
这时候你会发现,任正非只要干一件事儿就行了,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别人就无法跟他竞争,所以这个逻辑非常简单,但做到非常之难。
我想你只要认识到这个逻辑,你愿意去做,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五年十年,我相信你跟别的企业就完全不一样了。
阿里实际上也是这样的逻辑,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这个逻辑,这就是最重要的,1997年人大的教授给华为做基本法的时候,那个教授问任正非说,人才是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正非说:人才不是企业的核心,对人才的有效管理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hesper 发表于 2023-9-30 05:25: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文 | 吴建国,深圳市基业长青咨询服务公司 首席顾问
谨以此文向这位伟大企业家致敬,并作为“长青视野”微信平台的序言。


任正非太过神秘,以至于江湖上对他典型特征的解读也是发散迷离。有人说是战略洞察力。不错,任正非就把自己比作华为的“远光灯”。只是,柳传志在这方面足以媲美,“粗粮”缔造者雷军也不太逊色。还有人说是参透人性,更有几分道理,任正非在不断地帮助员工筑梦和圆梦。但就把握人的内在需求而言,顺丰的王卫也是顶级高手,马云更是不甘其后。而所谓激情、勇气、坚韧等等,更是优秀企业家的普遍特征。
因此,以上都不足以成为任正非“东方不败”的标志性特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与众不同?反思华为28年变革成长中的转折点,或许能够寻找到更加贴近的答案。
1998年,是华为成长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IBM帮助下,华为启动了全面的管理变革,从而让华为从一匹“土狼”,逐步蜕变成长为一家世界级企业。任正非采取的方式貌似简单,就是“削华为的足,适IBM的履”,否定华为过去赖以成功的模式,全盘引进IBM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在巨大的噪音和阻力面前无所畏惧,完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西行”。这种变革模式,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企业通常都会采取“扬弃”式的转型方案,也就是选择性的去学习,骨子里的逻辑就是:保留自己的优势、改掉自己的毛病,就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殊不知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所谓优势与劣势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温情文化构筑起和谐氛围,但也可能让执行力不足;职业化管理更能确保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反过来也可能导致组织氛围的冷漠。即便找到世界上最好的“猪肝”,换到人身上也是死路一条。因为只是更换几个零部件的话,生态系统自然的“排异”反应,会让变革沦落到“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境地。
因此,先确定系统性的变革方案,再在变革过程中采取“重点突破”——每个阶段聚焦1-2个重大战役,以及“灰度推行”——不求完美、不走极端的变革策略,是华为变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敢于向自己的过去开炮,是系统性变革方案得以确立的前提条件。当然,黎明前注定会有黑暗,否定自己的同时,如果没有强大的领导力支撑,能够带领团队走出混沌,穿过泥沼,也就看不到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华为十数年来持续的管理变革,核心目的是先“精官简政”——打破低效的“行政式”管理,形成市场驱动的“流程型”组织,再“激发活力”——逐渐放权演变为“班长负责”的网络化结构,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大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效率。观念转变的同时,必然涉及到责、权、利的重大调整,最大的阻力还是人。



绝大多数企业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破解的方案却与华为大相径庭。老板们一般都认为自己的高管团队有问题,并不惜重金借外力来提升中高层团队的领导力,但却很少能够明确的意识到“问题出在前三排,根源还在主席台”,自己才是企业变革最大的阻力,即便有一部分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却很难做到任正非的“知行合一”——先无情面对、客观认识自己,再让自己产生脱胎换骨的改变。任正非经历了巨大的内心痛苦,从一个曾经的企业制度的“践踏者”,转变为组织规则的“捍卫者”,从一个信奉“个人权力”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转变为以“流程角色”决定责权的职业管理者。他的率先垂范,带动了整个高层领导团队的改变,最终让这场艰难变革取得了成功。
因此,任正非最可怕的长处,就是他常说的自我批判能力。2000年9月,他在公司内部发表了一篇经典演讲《为什么要进行自我批判》:“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稍有迟疑,就失之千里。我们为面子而走向失败,走向死亡,还是丢掉面子,丢掉错误,迎头赶上呢?没有自我批判,克服中国人的不良习气,我们怎么能把产品造到与国际一样高水平,甚至超过同行”。任正非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变革发展逻辑:“要活下去,就只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须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前提就是要敢于自我批判”。
fhqitx 发表于 2023-9-30 05:25: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老头不懂秘书,娶着玩的
asdfasd 发表于 2023-9-30 05:26: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很热,我们都知道,华为很牛逼,华为非常牛逼。但是,华为为什么这么牛,以至于让这么多人如此害怕?
凭什么?


《亮剑》里有一段话,一个团队的创始人是什么样子,他的灵魂会深深地刻进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就会是什么样子。
华为为什么这么牛逼?根本原因,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身上。
华为凭什么?就凭任正非;任正非又凭什么?就凭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还是那个霸道、不讲规则的世界,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任人欺负的中国了。
一、老实人任正非,带出了踏实的华为

今天,华为做得很大。
有个段子说,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用苹果手机的,都是月薪3千到1万的,而用华为手机的,都是月薪超过1万的。
这可能不仅是一个段子,而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就在2018年10月,北京三里屯,苹果手机XR上市,门可罗雀;同一天,华为Mate 20出售,门店爆满。




△苹果实体店



△华为实体店

当我们对华为的印象还停留在手机上时,华为其实早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服务着170个国家、世界1/3的人口,拿着70%的海外收入给中国纳税。
人怕出名,一出名就会被放大为成功传奇。尤其是像任正非这样,44岁才半路出家创业的人,经常有媒体把他夸大成传奇。
媒体夸任正非:“离开体制,创业是明智之举。”
但任正非很老实地说:“40多岁创业,是因为活不下去,不得不找条活路。”
原本当兵的任正非,当时被辞退,身体查出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而妻子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家庭地位悬殊,两人闹着离婚。
一儿一女、老父老母、弟弟妹妹,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任正非肩上。他去找工作,没人要他。他凑了21000,创办了华为,只想让全家人吃上一口热饭。
媒体夸任正非:“在母亲肚子里就想称霸世界,小学成绩好,大学有理想,当兵想当将军。一做华为就想做世界第一。”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我小时候成绩不好,当兵也不是优秀的兵。从小就想做伟大领袖,一创业就想做世界第一,这不符合实际。人一成功后,容易被媒体包装他的伟大,它没看到我们鼠窜的样子。”
媒体夸任正非:“很神秘、很伟大。”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其实我知道我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藏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
对于媒体的修饰和包装,任正非说的最多的,就是“那不符合实际”。
他从小受穷,成年参军,行事作风极其朴素踏实。做一说一,不喜欢说空话,也不喜欢听吹捧,就喜欢踏踏实实做事情。




△青年时代的任正非

他这么做人,也这么做华为,这么招华为人。
《任正非传》记录着这么一件事儿:一个北大高材生进华为之后,没有任何实操经验,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
对公司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发表了一通见解,那个高材生大概以为这样会让任正非对他刮目相看。
没想到任正非看完后,建议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批复如下: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病那就建议辞退。
当然,任正非也承认北大高材生肯定是有实力的,但他强烈反对的是,没有调查,就发表宏大见解,一点都不踏实。
不针对个人,任正非对每个华为人的要求都是踏实肯干。这种精神,在今天,极其稀缺。
华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今年更是超越苹果,越居全球销量第二位。
但任正非仍然不满于现状,74岁的他每天都在给团队打鸡血,鼓励大家踏实前进,稳住5G市场。
他甚至还严肃地告诉媒体:“不要再吹嘘华为的成绩了,这很影响华为员工的士气。”
对内,任正非更是发话:“不许内部员工说华为能够打败谁,在销量上取得了成绩并不代表华为已经成功。”
不争做第一,把第一踏实做出来。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一准则。




△1991年的任正非

二、任正非:“还过个屁年”

有一年,在华为的节前座谈会上,任老板发飙了。
这是华为的传统。新年前,老任都会和各个部门坐下来,轻松地聊一下这一年的感悟得失,让主管们聊聊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想法。
据说,在一场精心组织的某部门座谈会上,发言主要有三类:
第一种,邀功求赏型。花90%的时间来总结业绩,只有10%的内容来谈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然后草草结束。
第二种,指鹿为马型。说存在的问题很严重,客户意见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给客户提供了很多服务,客户自己都没有事干了,所以意见很大。
第三种,避实务虚型。“人工智能”讲了好几遍,“云”讲了好几层,貌似已经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讲实实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样。
忍无可忍,老任总结的时候喷着怒火道“还过个屁年”!
三、怕死的任正非,带出了有忧患感的华为

任正非特别怕死,或者说,他求生欲特别强。
之前讲过,他40多岁办华为时,已经全身满是重病。换成别人,家里有人要养活,找份工作呗。一时找不到,多找找总是有的。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办法?我也是个病人啊。
他不是,他办企业,给自己找个未了的心愿做着,逼着自己要挑起重担来。“生命有所负重,更能前行。”这样逼着自己,不得不好好活着。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就像他自己说的:“华为20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和家人才能体会。不然怎么可能在很短时间,完成产业转换和产业升级呢?”
华为不留懈怠的员工,任正非经常告诫员工:“30多岁就想躺床上休息,我都不敢想。”
任正非特别怕死,忧患意识特别强,带华为,他首先想的总是怎么活下来。




△早期华为的办公室

2003年,应该是华为这30年来最难的一年了。
一方面,跟思科打着知识产权的官司,另一方面,内部股权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一堆事儿。
以任正非的性格,本来就容易居安思危,那一年他简直焦虑到不行。
他最最焦虑的,是华为会亡。
唯有行动才能对抗焦虑。
任正非没有时间焦虑,他得赶紧行动起来,让华为占住市场份额,只有硬场面撑起来了,企业做强做大了,内忧外患才能一步步解决。厂子没了,还解决个屁矛盾。
说干就干,就是2003年,华为手机业务部正式成立。原来重心在通讯上的华为,也开始关注手机领域。
唯有技术才能立稳脚跟。
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实在又焦虑的人,在他看来,只有硬实力才是支撑一个企业走远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就是硬实力的核心。
这二三十年来,华为更是年年加大在科研上的投入和产出。
有数据统计,国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在1%以下,华为是其10倍以上。
怕死的任正非,付出比别人狠,而回报他的则是华为以每天10个的速度出产专利。
每天10个?!这很配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任正非。




△年轻的科研尖兵任正非

四、一根筋的任正非,带出一往无前的华为

任正非大学毕业就当兵,一当就当二十年。军事化的简单生活,塑造了任正非一根筋的行事作风。
创业时,选通讯行业纯属偶然,但选了就一条路走到黑。就像军队里,接到命令之后,只管执行到位,决不回头。
刚决定做通讯时,任正非其实一点也不懂。但他不怕,只管学,他相信行动的力量,相信只做一件事肯定能做好这个朴素的道理。
到2000年,华为已经做成一定规模了。当时最能捞钱的行业,不是通讯,是房地产。
很多企业都开始拓展房地产业务,政府也一直在强调房地产的重要性。
也有不少人劝任正非做房地产:“华为也可以做做房地产嘛。”
任正非表面不说什么,但华为至今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他心里有谱,一个企业只把一件事做成已经不容易了。



任正非即使贵为华为董事长,也不摆架子,经常坐地铁出行。




△任正非在华为食堂排队打饭

早几年,华为已经名气挺大了,总理去深圳视察,对任正非说:“你要什么条件我支持你,你资金紧张,给你解决3亿人民币好不好?”(人民网记载)
任正非说“好好好。”但实际上没有再接这件事。
他办华为,希望在通讯行业做出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最近十年,他又努力让华为成为全球都能记住的伟大企业。
他希望华为为国争光,又不希望它跟政治走得太近。
所以,今天我们想起华为,首先想到手机,其次想到通讯,而不是一个面目模糊、什么都做的大公司。
单纯做事,一条路走到黑,做出辨识度。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三准则。




HRD学堂

五、利他的任正非,带出打不散的华为

任正非出身穷苦人家,家里有9个兄弟姐妹,父母没有把谁送人,再穷一家人也要在一起。
他回忆过:“我小时候,多吃一口面包,弟弟妹妹都有可能饿死。”
穷到这个地步,实在难以想象。但这种童年却给任正非上了一层底色——不能自私。或者说,任正非从小起,就懂得做人必须利他。
印象中,任正非是一个几乎从不公开谈成功的企业家,以他的实干精神,他不认为目前华为已经算成功,还是继续攀登。
唯有一次,他松口说:“华为有今天的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这是从父母身上学的。”



△任正非和女儿

一说到华为,大家很自然而然想到狼性文化,想到加班可怕。
可实际上,狼性背后,任正非洞察员工真正的需求。华为讲情怀,讲实干,但讲这些之前,先谈钱。任正非的名言就是:“钱给多了,不是人才的人也变成人才。”
他是一个最实在的老板,给钱眼都不带眨的。
华为年薪超100万的超过1万人,超500万的超过1000人。
任正非一手创建了华为却只占1.01%股份,把剩下98.6%全部分配给华为的员工。
给员工的,任正非都超舍得。



当然,华为也会流失人才。有一回,走的骨干李玉琢是任正非特别看好的。
任正非派了一个大神三顾茅庐,再请李玉琢出山。
他还是不愿意,任正非死心了。但任正非告诉李玉琢的上司,等到12月31日再同意他的离职申请。
硬是拖着不让人找下家?才不是。
华为有规定,在当年12月31日前离职的员工,一律不发放年终奖。
任正非感恩李玉琢对华为的一切付出,所以为他保留年终奖。
那骨干拿到年终奖时,非常意外。整整200万,是他在华为拿过的最高的一次奖金,万万没想到离职之后还有惊喜。


任正非爱员工。
2017年春节,73岁的任正非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明明一身慢性病还飞到玻利维亚过年。玻利维亚天气可比西藏还要恶劣,但他只说想去陪陪华为派驻当地没法回家的员工过年。
这样的事情常有。利比亚开战、阿富汗战乱……只要华为所在的地方有危险,任正非就是第一个赶赴现场的人。
这个“怕死”的老干部,在员工的安危面前,越来越“不怕死”。
华为有大爱。
任正非经常这么鼓励员工:“我们每打赢一仗,就会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多一碗饭,多捐一点钱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孩子们读书。”
任正非有这么多利他的点滴,才有华为星火燎原的现在以及未来。
金刚手段,菩萨心肠。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四准则。



六、打不垮的任正非,带出世界第一的华为

创业之路,99%都是九死一生。
任正非的创业史,也是九九八十一难。
刚刚创华为时,任正非的健康状况就非常堪忧。创立华为初期,任正非是典型的没钱、没文化、没技术,只有勤劳肯干、真诚感人。
他一个一个客户去磨,人家有什么需求,他就一个一个去改。
那时候累坏了,身体又添了多项疾病。更惨的是,两度癌症找上门。
看不出吧,抗癌病人任正非带着一只狼性队伍,把华为冲到世界第一。


除了身体,任正非还有心理病。
2000年前,任正非被确诊为忧郁症,多次想自杀。他太焦虑了,太担心华为会活不下去。
就在2000年,任正非面对了大背叛。“心腹”李一男离开华为创立港湾科技,还从华为挖核心人员,一度发展到和华为抢生意。彼时,华为内外交困,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甚至公司很多人效仿港湾,运用华为的技术,模拟华为的运作,蚕食华为的市场。
2001年1月8日,任正非母亲在昆明买菜时遭遇车祸,当时任正非正跟随国家领导人在伊朗访问。等任正非赶回昆明时,母亲已撒手尘寰。
2003年1月24日,通讯巨头思科在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华为提起专利诉讼,欧美市场很多客户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
好几次,任正非在华为瓶颈期时带着团队探索,探索到绝望时,他飙过狠话:“做不成,我就从这里跳下去。”


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16个钟,还是没法阻止华为滑向崩溃的边缘。面对一手打造的华为,任正非是满满的无力感。
好在以往的军旅生活习惯告诉任正非: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他很快调整情绪,从丧母、背叛和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
他很快带着华为重组骨干团队,赴美打官司,终于技术战胜抄袭,正义打败邪恶。
2006年,曾经挖华为墙角、抄袭华为的港湾,被华为收购。而华为的叛徒李一男成为阶下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而打不败的任正非带着华为继续挺进。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搞定欧洲150个国家的通信基站,让他们的地铁通上信号。
我们总以为外国人高大上,在地铁里都读书,而他们要感谢华为让他们在地铁也能刷手机。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走向全世界,让全世界知道“华为——中华有为”。
我们看世界杯,崇拜的球星梅西就用着华为手机,为华为手机做全球代言。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把运营、企业和手机三大业务做到2个世界第一、1个世界第二。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做成一个不上市的世界500强奇迹,少有的百分百中国控股的民企。
美国邀请华为,任正非拒绝:“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做中国的民族品牌。”
这气势,跟他当年对记者说:“华为不需要吹捧,我不想华为的员工因此浮躁。”一样酷。
你们问,华为凭什么?
我告诉你,凭任正非;凭任正非身上那股子劲儿,精气神儿,那是中华民族这个群体最具有代表性,最硬核的精气神儿;凭中国人用40年时间,让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
作家冯唐说:“为什么中国最有潜力,靠的就是中国13亿朴素的、低调的、勤劳勇敢、有忧患意识、以奋斗为本的民众。”
任正非,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69273662553063424">七、任正非最新电邮讲话: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善败者不亡

八、 阿里巴巴组织能力建设(政委机制、绩效管理、人才发展等)

九、“海信海尔被曝大裁员、碧桂园2.5万人遭转岗”: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十、史上最全IPO资料合集(IPO基础进阶、尽调、财务核查、估值定价、审核、案例、披露文件等)

十一、IPO前,CEO必须做的16件事!

十二、史上最全房地产行业资料大合集(产地产行业: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培训运营手册、全套管理制度流程表单、暖场活动方案、发展建设策划)

十三、股权公司顶层设计全套资料分享(分配、激励、代持、工具、融资等)

全文完~
今天就到这里,喜欢记得给我点赞,我写文才会勤快点,“关注”就不会错过精彩!谢谢亲们!
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公众号:HRD学堂 与你分享职场与数据的故事。曾经是名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和数据专家,目前在深圳从事数据和战略咨询顾问,以及个人和企业知识管理咨询的工作,得空的时候免费帮助应届毕业生修改简历,内推一些岗位,想通过写一些自己的工作实践干货,和心得给大家呈现不一样的职场感受。
铁道游击队 发表于 2023-9-30 05:26: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插门的老年男人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