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是如何反扫荡的?

[复制链接]
滋滋629 发表于 2024-1-27 01:00:02|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日军步步蚕食根据地的情形,根据地面积和人口出现了明显下降。八路军是如何保持税收和生存下来的呢?能否详细说明下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sasa516 发表于 2024-1-27 01:00:48|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军民们绞杀日寇,打击其战争潜力、牵制其军力的最重要战场,而在敌后作战中,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其广泛实施的游击战让日军头疼不已,陷入到了痛苦的治安战当中,不断流血。




而在长久的作战当中,八路军战士们开发出了很多打击日本鬼子的战术战法,比如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等,而除了这些著名的战术战法外,八路军战士们实际上也开发出了许多小战法,比如破坏日军的电话线,然后伏击日军的检修人员等。
当时日军为了征服中国,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修建了许多碉楼、碉堡,想要以此绞杀八路军的根据地和活动范围,由于军力不足,日军在其修筑的碉堡中,常常只会留下几名或是十几名日寇驻守,然后搭配人数更多的伪军防守。而这些碉堡和碉堡中的士兵,就因此成了八路军的目标,双方的战斗经常围绕着碉堡的攻防展开。




由于碉堡数量太多,日军在每个碉堡中的安排士兵人数都不多,为了及时了解军情,便于支援,日军在碉堡和驻守点之间竖起了电线杆子,然后拉起了电话线(有线电比无线电更安全,保密性也更强)。这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给八路军造成了许多麻烦,因为碉堡中的日本鬼子在受到攻击时总是能及时联系到更大批的敌人前来支援,打乱八路军的作战计划。
而八路军即使在开打之前,就将碉堡之间的电话线破坏掉,也还是会让日军及时收到消息,毕竟驻守点只要打不通碉堡的电话,就能立刻知道哪处碉堡出问题了,然后及时派军前去解围,因此给八路军造成了许多麻烦。
但在吃了几回亏以后,聪明的八路军战士们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战争打法。为了对付鬼子的通讯系统,八路军里的能人发明了一种特制的钳子,这种钳子在剪电话线的时候,不会破坏电话线上的绝缘层(从外表上看不出来),也不会让电话线完全断开,可是却能伤害到绝缘层包裹的铜线,使其断裂或是接触不良。有的八路军战士们还会把日军通讯系统上的某些螺丝拧松,有时候没有钳子,八路军战士就会找一处较为松弛的电话线,然后反复弯折,使绝缘层内部的铜线因金属疲劳断裂,但偏偏从外面就是看不出来。




晋察冀地区的武工队为了对付日军,还会把一段麻绳染黑,然后把一根电话线从当中间剪开一段,再用染黑的麻绳接上。这样一来,站在电线杆底下是看不出线路有什么问题的,维修人员只能一节一节的爬上电线杆检查,耗时耗力。
一些八路军战士还会把鬼子的电话线剪断,然后再把电话线乱搭在其他电线杆上,这样鬼子就得一根一根爬上去找,这边爬着那边再偷着剪断一节,这样能把鬼子逼得要疯,累的半死,但就是修不好。




总之八路军战士们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虚接现象(直到今日,电工和电气工程师们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气得跳脚),但又尽可能的让人从外表看不出来。
八路军针对日军电话线所有的这些操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日军的电话线失灵,却又让其无法快速找到原因。一般情况下,鬼子的维修人员不怕电话线断线,因为那样可以轻松找到原因所在,只要顺着电话线一路找就能看见哪里断了,然后进行重接,操作很简单。但是他们就是怕虚接,因为虚接在外边很难找到问题所在,再加上工具没有现代这么先进,因此他们只能用排除法,一根一根的检修电话线,不断爬高上低,运气好的第一根就找到问题,运气不好的,可能找到最后一根才能找到出问题的电话线。




当鬼子发现通讯系统出问题后,为了保持电话的通畅,就会派遣工兵去检修,找出原因,进行修复。他们当然也知道出了碉堡就是八路军的地盘,也害怕被埋伏,于是日军指挥官便会派遣装甲车和小股日军与工兵一起行动,好保护维修人员的安全。
但八路军的战法聪明就聪明在其伪装性上,由于使用了特殊工具和特殊手法,即使是日军中的专业工兵在短时间内也找不到电话线失灵的问题点,只能一处处的进行仔细检修,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常常是无功而返,或者是他们这边找到问题所在,修复好了,但他们前脚刚走没两分钟,后脚八路军就又给破坏掉了,让其通讯系统还是不通,迫使刚回到据点的鬼子再回来继续维修。




八路军战士们这样做,可不是没事闲的,而是有目的的,因为鬼子们在反复几次修复电话线都没修好后,就会慢慢的感到厌烦,就会觉得每次修复电话线,都派遣装甲车和众多士兵前去保护太麻烦了,再加上他们每次出门都遇不到八路军,所以最后也就会变得松懈,慢慢的就会让几个工兵带着工具和武器自己去检修了。
大家可能以为八路军接下来肯定要打这些鬼子工兵,但其实不是的,八路军战士们拥有更多的耐心,他们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细水长流,会忍住不动手,就看着鬼子工兵检修,而一等鬼子工兵修好后离开,就赶快过去破坏。




这样折腾几次后,鬼子就会彻底松懈下来,觉得出门很安全,就不再几个人一起行动了,选择使用效率更高的分散行动,开始单独或是一两个人行动,而八路军战士们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们会瞅准时机,埋伏在其必经之路上,一等鬼子的工兵经过,就跳出将其俘虏,能不打枪就不打枪(枪声太响),能不直接将鬼子杀死,就不把鬼子杀死,因为鬼子的工兵对于八路军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通讯人员和专业技师,俘虏他们比杀了他们的利益更大,当然了,在此过程中,一些鬼子兵因为反抗激烈,最终也就快速到阎王爷那里报道去了。




而接下来最好玩的事情就发生了,虽然日军发现自己派出的工兵经常会失踪,但是这些工兵基本都是单独外出几次之后才失踪的,因此日军高层根本没有想到整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八路军有意为之,只以为是派出去的人运气不好,跟敌人在野外意外遭遇被打死了,或是开小差了,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改变活动习惯,还是继续让工兵单独外出检修,就这样持续的给八路军输送专业技师和人头。


xiaoshu06 发表于 2024-1-27 01:01:39|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11月,挺着大肚子的陈若克在日军大扫荡中不幸被俘。2天后,她产下一女,可无奶水可喂。面对日寇送来的牛奶,她咬破手指滴血……
“女儿啊,妈妈没有奶给你喝,就用妈妈的血喂你吧!”
日本人抓到陈若克后欣喜若狂,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小鬼子想从她口中得到八路军的情报,所以对她软硬皆施。后来,还以刚出生的婴儿为要挟,可陈若克始终不为所动。
陈若克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身份?她短暂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1919年,在大上海的小巷民居中,陈若克呱呱坠地。其父亲从广东来上海闯荡多年,好不容易在一家报馆找了份文职的工作。
因为没有什么积蓄,只能娶大户人家的女佣为妻。因此,陈若克虽然出生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但她的生活并不多彩。




父亲突然病故,使家中生活雪上加霜,小小年纪的陈若克不得不辍学进工厂做童工。
年幼的身体,加上繁重的劳动,陈若克得了一身的病:胃病、头痛、肺气肿等病痛,时不时地折磨着她幼小的心灵。
白天做工虽很疲惫,但有上进心的陈若克仍然坚持晚上读夜校。正是这种艰辛的生活,锻炼了她的意志,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她毅然投身工人运动的浪潮中。
15岁时,陈若克毫无惧色地代表工厂所有女工与资本家谈判,其说辞有理有据,最终一战成名,女工的薪酬和工作环境得到不小的改善。
从此,陈若克走上了革命道路。因为表现突出,很快她就通过考核加入了党组织。1937年,18岁的陈若克被送入华北干部军政学校深造。毕业后,她办识字班、编写进步期刊和组建剧团,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中。




在工作中,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伴侣——后来有着“炮兵之父”美誉的山东军区书记朱瑞。
说起朱瑞,他不是后世耳熟能详的人物,却是实实在在的我军高级将领!
朱瑞在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深造时,不管是考试成绩,还是实弹演习,他都名列全校第1名。
回国后,朱瑞相继担任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红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纵队政委等职务。
在延安时,他婉拒了上级让他担任副总参谋长的任命,坚持创办了延安炮兵学校,由此成为我军炮兵的奠基人。




1939年5月,朱瑞奉命赶赴山东,领导八路军1纵开展敌后作战。陈若克陪同丈夫,任职妇委会委员等职务。
1941年秋,日寇派出数万大军(含伪军),对沂蒙山根据地展开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因为战事紧急,朱瑞指挥部队与敌周旋作战,而身怀六甲的陈若克跟随后勤机关转移到大崮山一带隐蔽。
11月7日,陈若克与部分干部战士躲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不幸的是,被日军搜山部队发现了端倪。
干部、战士们拼死突围,除极少数人逃出外,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已有9个月身孕的陈若克因行动不便,被日军俘虏。在得知陈若克的真实身份后,日军宪兵司令非常重视。
好不容易抓到八路军大官的夫人,一定要想尽办法从她口中得到八路军的重要情报,能让其投降就最好了。




“只要你说出八路军的情报,或者让你的丈夫能投靠皇军,高官厚禄随便你们挑。”陈若克听完,不由冷笑,对劝降置之不理。
因为惊吓和劳累,陈若克入狱后3天便早产一个女婴。身体本就虚弱,再加上营养不良,陈若克根本就没有奶水,孩子饿得哇哇直哭。
小鬼子见状,拿来一瓶牛奶,引诱陈若克说:“你想让孩子活,还是让她死?就看你的选择了!”
这才引出文章开头的一幕,陈若克宁肯咬破自己的手指滴血喂女儿,也不要小鬼子送来的牛奶。
“好话”说尽,百般利诱,都不能打动陈若克的心。日军宪兵司令失去了耐心,开始对陈若克施以酷刑。




小鬼子用皮鞭把她打得皮开肉绽,甚至还打瞎了她的一只眼睛,陈若克忍着巨痛说道:“你们嚣张不了多久了,八路军会替我们母女报仇的!”
皮鞭都打断了,小鬼子又拿起烧红的烙铁烫陈若克的胸部。陈若克疼昏过去,又被敌人用冷水一次次地泼醒……
面对如此“硬骨头”,无计可施的日军司令决定公开处决陈若克。
陈若克爱怜地看着怀中的女儿,因她和老朱的两个孩子都没能保住(大儿子一年前夭折)而感到非常遗憾。
1941年11月26日,陈若克怀中抱着女儿,腰上系着丈夫送给她的结婚腰带,高呼:“中国必胜!一定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看到围观百姓愤怒的神情,小鬼子残忍地用刺刀连刺20余刀捅死了这对母女。牺牲时,陈若克年仅22岁。




得知妻女遇害的消息,朱瑞将军怀着悲愤的心情悼念亡妻:她牺牲得太早,是我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朱瑞指挥炮兵作战,不幸触雷牺牲,他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如果朱瑞不牺牲,55年会授予什么军衔?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说凭他推辞副总参谋长的资历来看,应是大将衔。
1961年,毛主席谈及朱瑞时,曾感慨地说道:“如果朱瑞还活着,凭他的资历和功劳,授予他一个元帅也是可以的!他就是中国的炮兵元帅!”
艾哥 发表于 2024-1-27 01:01:46|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史答主们要实事求是回顾历史,掺杂个人情感算什么男人!
八路军反扫荡秘诀:
一、跑的比日伪军快,二、隐蔽待机分散游击,三、党政一元化 四、趁侵华日军回缩兵力,发起反击。

事例1、平禹反扫荡失利经验教训























事件2,安丘反扫荡反顽固派失利教训












事例3
待续
lygcss 发表于 2024-1-27 01:02:09|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上是靠“精兵简政”





精兵简政的政策提出,从194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2年低。


42年12月这次就比较狠了,部队都准备减去一大半。


不要看个例,个例代表的是全部中的极小部分。各种部门,机关百万级的人员,你通过一个人,一个村根本看不清全貌。文学作品中喜欢突出个例,体现烂漫主义精神,但是想要了解整体,观察个例是行不通的。
kangsi-111 发表于 2024-1-27 01:02:55|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受限于自身兵力和给养能力,对根据地的扫荡分两种,一种是讨伐,一种是扫荡。
前期日军对八路军重视不够,多田骏带领的日军多以讨伐队的形式进行,这种小股日军不断进山的模式非常好解决,全力阻击,坚决消灭。
吃的亏多了,日本人也学尖了,不往山里跑了。
八路军就玩出了狼诱子的战术,就是小股八路“无意中”遭遇一股日军,被我英勇无敌之大日本蝗军击溃,蝗军坚决追击,“不慎”掉入狡猾八路军的包围圈全军玉碎。
后来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形式变严峻。
管理上,并乡并屯,将小村变为大村,避免日军兵力分散,以村为单位,建围墙修碉堡修路,避免八路军得到老百姓的帮助,同时制造大量的无人区,将根据地包围起来。
军事上,对根据地散播鼠疫、伤寒、霍乱、肺结核等烈性传染病,采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等战术,甚至放出假情报,计划八月清剿,实际六月出兵。
政治上,对国军以打为主变为以拉拢为主,这一时期,国军大量投敌。进一步加剧了根据地的困难。
八年间,华北、山东等地的群众遭受巨大的损失,房屋被烧五千万间,牲畜被抢走数千头,百姓牺牲百万以上。
由于日军前期讨伐队失败太多,八路军根据地规模和部队的扩大飞快,导致军队素质下降,冈村宁次上任后,一系列政策让根据地极度困难,李德胜及时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针对敌人的扫荡,八路军大部队带着百姓撤退进山,日军缺乏向导,加上兵力有限,百姓躲在山里一般就不会被发现,二小放牛郎可以看出,日军在山中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最终粮尽而退。在此过程中,八路军适时对小股日军进行包围打击。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等等都是掩护大部队和群众撤退时候牺牲的。
在我军兵力比占优势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翻边战术,小部分部队带着老乡撤退,大部分部队攻击日军县城,就是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迫使敌人回援,回援的部队少,则被伏击消灭,敌人主力回援,在根据地扫荡的小股日军就被根据地的八路军笑纳了。一次大规模扫荡就在我无伤蝗军有说有笑中结束了。这是山东梁山根据地采用的战术,卓有成效。
对于日军管控严格的地方,采取长期潜伏,秘密工作,以招远金矿为例,每年为日军提供大概7万两黄金,在我党的组织工作下,招远每年为延安提供13万两黄金。中日和谐,共存共荣。
另外在日军占领区,建立大量的堡垒村,日军的行动由村长送给八路军,让八路军掌握日军的动向,兵力,甚至日军官兵的姓名都有。
对伪军汉奸,也是政治和军事两手,采用红黑帐,对罪大恶极的伪军和汉奸坚决予以消灭,镇压首恶,震慑其余。避免了更多的汉奸伪军对日军死心塌地。从内部分化日伪军。
多写一点点,分进合击看名字就知道,小队渗入,集中突袭。这种的应对方法只能加强戒备,加大对敌情报工作力度。
铁壁合围就是把军队分散开,包围圈之外再设置包围圈,层层包围,让八路军部队突围之后又掉入包围圈。这种一般就是留下一部分部队引诱敌军,主力寻机突围,留下的部队基本就是看做是牺牲了,而主力因为机关和后勤单位,风险也很大。
在东北,日军采取的是自警村加讨伐队,自警村就是日本武装侨民的村子。金日成同志吹的不要不要的普天堡大捷就是突袭这样一个日本侨民镇。
东北的围剿都是冬天,树林叶子都没有了,容易发现人,并在林中故意留下食物,这些食物都是放了毒药的。电视散文《一袋黄米》(好像是这个名字)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八零后的同志应该有印象,这是一个电视节目,每天读一篇散文。也许是因为和东北有关,我对这篇文章印象特别深。大概是我十一二的节目,已经二十多年了。
东北当地的武装就是冬天回家,夏天出来袭扰日本人,我妈妈小时候,邻居是个单身的老太太,当年是抗联把她从慰安所解救出来,解放后,她每年都养一只猪给附近的解放军部队送去。
我太姥爷是吉林白城万督军手下的排长,后来“加入”抗联,他一辈子没见过共产党,至少不知道自己身边谁是共产党,就是打鬼子,后人认为就是抗联,因为抗联名声好,总不能说我太姥爷是“绺子”吧?后来酒后失言,把打鬼子的事说出去了,被邻居告发,被抓走再没回来。太姥姥一直认为他加入了“胡子”,就是土匪。
过二百赞了,闲着没事,再更新一点。
冈村宁次推行的还有治安强化运动,在华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保甲制度,一户抗日,全甲连坐,每十户拥有一把菜刀,同时鼓励告密,派出各种便衣队,工作队渗入根据地,投毒,暗杀,给日军扫荡部队搜集情报和做向导。
对沦陷区人民采取怀柔政策,严格要求日军军纪,根据冈村宁次的评价标准,日军所到之处,百姓很少,是下等,百姓面露恐惧或女人很少,是中等,百姓围观,是上等。并多次冒充八路军测试,保证没有维护八路军的百姓。
当时日军内部有一起强奸案,冈村宁次要求彻查,当地部队以无人上告为借口,拒绝处罚该士兵,冈村宁次说,哪有人敢告部队士兵的,并坚决处罚了这名士兵。
地下交通站里的黑疼太君的小治强就是以此为原型。
再再更一点。
除了军事进攻,冈村宁次还制订了囚笼政策,利用道路和碉堡将根据地分割,一点有事,其他据点利用道路便利,迅速支援,保证少数兵力封锁大片区域。
针对囚笼政策,八路军提出破笼政策,首先是政治攻势,给伪军家属做工作,劝说据点内伪军反正或不与八路军作对。山东八路军护送首长的时候,伪军甚至打开探照灯为首长照明。
其次,由于缺少攻坚能力,利用民兵和正规军结合对孤立的据点采取长期围困,迫使敌人撤走。这就是所谓的把敌人“挤”走。根据地民兵发明了往井水里放头发,给青蛙嘴里放辣椒粉,在敌人据点门口埋地雷等方式,让敌人睡不了觉,吃不好饭,喝不上干净水,最后自己撤走。
第三是攻坚和喊话结合,在山东一次攻打伪军据点的战斗中,八路军用仅有的三发炮弹攻破敌人的外围碉堡,在攻打最后一个碉堡的时候,由于没有炮弹,八路军采用心理攻势,请伪军家属来参观阵地和大炮,据点内伪军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最终全部投降。一处顽敌据点被拔,其余摇摆不定的伪军都不敢造次。组织抗八联军的赵保原,被八路军两战消灭,自己逃跑过程中被打死。
赵保原部士兵杀人手段之残忍,令日本人也叹为观止。可见其凶残,可笑的是他部下老兵在接受台湾伪国民政权采访的时候还说刘伯承被赵保原打败,高喊赵司令万岁。还被记录在《一寸河山一寸血》这部纪录片里。
打了胜仗,还要逃跑,还在逃跑时候被打死,赵司令大概也是亘古一人了。


赵逆保原被击毙
第四是因地制宜,山东和华北大平原上,八路军挖地道,埋地雷,山西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麻雀战,袭扰战,哪里都在打枪,哪里都有八路。
Serzkbb 发表于 2024-1-31 20:28:30|来自:南非 | 显示全部楼层

How to change my password in my profile at jinriwenda.com ??

Is there a moderator, do you need your help changing my password?  
What am I doing wrong?  
Please help.  
Yours faithfully.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