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雪峰回应公司不招应届生「要让他们经历社会的毒打」?你的第一份工作是怎么找到的?

[复制链接]
zg185 发表于 2024-1-22 01:25: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梨视频报道,近期,张雪峰在参加节目时称,公司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招聘条件,那就是必须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不招应届生。他表示,可能在这个行业里,(他们公司)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已经是行业很顶尖的了,但是对方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是那么定心,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以后,才会珍惜这份在双休都很难得时他们三休的工作。
这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可是应届生听话,有社会经验的都是老油条,领导的套路根本不怕的。
而且应届生很多东西他都会按照你教他的来做,有经验的都是按自己的那一套来做,只能说还是不愿意花精力自己培养人才,只想要别人培养好的人才。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20134799u 发表于 2024-1-22 01:26: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硕士毕业,去了ASML总部算法组。
组里一大半是博士,毕业的学校各个如雷贯耳。
平时讨论问题,画曲线图,列公式,比学校还严谨。
后来回国,去四大做咨询。
大家做自我介绍时,居然有些第一学历是不知名大学。
虽然按他的话,也属于末流985。
但说实在的,我的感觉就是,打篮球从一队被下放二队,心里总有点儿落差。
工作时,根本用不着写公式,Excel可以解决一切。
再后来,跳槽去外企,管理一个小团队。
团队里居然还有双非,我一度不敢给他们分派工作,生怕他们搞砸,以至于事必躬亲。
好在没过多久,发现这里根本不看数据,没有量化,都是定性描述,这才逐渐放心把活儿交出去。
直到开始创业,我依然固执地规定,招聘底线985。
即便在最缺人的时候,招个销售,专科学历,都被我毙了。
为此,几个合伙人之间杠了半天,也没能说服我。
这种对学历的执着,一直保持了多年,才慢慢改观。
事实证明,也没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一个错误认知,被自己保留了这么久?
后来我琢磨,这就是“锚定效应”。
刚毕业时,并不知道公司里都是什么样的人。
进了第一家公司,周围都是名校,就以为公司本该如此,形成了“锚”。
之后每去一家公司,都会跟这个锚作比较,进行判断。
直到经历的公司多了,积累的数据足够了,才会对锚进行修正。
对于我来说,这个过程将近10年。
以至于,这10年里,会很拧巴,总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才遇到低学历团队。
但凡换一家,一定比这个强。
结果换了一家,可能还不如上一家。
因为你的坐标系不对,原点直接从100开始,可不是看谁都是负数嘛。
我也很少招应届生。
创业团队想要活下去,只能走小而精的路线。
因此我的团队,用人策略就一条,精兵简政。
3个人的工资,给2个人,去干4个人的活儿。
这样的薪资结构,是我们团队所有人认可的。
白天满负荷工作,到点儿下班,能不加班儿绝不加。
下班儿一块儿打球,打dota,大家乐在其中。
每个人都拿期权,每个人都是合伙人。
大家非常认同这种文化,以至于,这么多年来,核心团队很少流失。
但如果你招一个应届生来,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没经历过所谓“社会毒打”,他很可能觉得公司本该如此,也就不会产生向心力。
相反,没准儿道听途说,以为2个人,拿3个人的工资,干4个人的活儿,是老板在剥削他。
你跟他说,你拿着期权,你也是老板。
人家就会说,那都是画饼,期权又不是钱。
可老板也只拿着期权,团队也都只拿着期权,大家一样玩儿命,创业就是这么玩儿的。
可人家会说,那是你们的创业,我本来就是打工而已。
你说他错了吗?
当然没错,只不过大家的“本来”就不同,以至于没办法沟通。
那就不如饶过彼此,别互相伤害了呗。
只有那些工作多年,被没完没了的办公室政治折磨崩溃,被没事干也要加班摸鱼闲到蛋疼,被领导阴阳怪气儿PUA到骂脏话的人,才能体会到简单高效的宝贵。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当一个人,自己锚定到了错误的分类,你最好离他远点儿。
否则人家拔锚,六亲不认,你就自认倒霉吧。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mjp004 发表于 2024-1-22 01:26: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公司不招,不是很多公司要招吗?
还巴不得都用应届生把老员工干掉,先招一批应届生,让老员工带带应届生,应届生熟悉过后就顶替老员工的位置,开始优化(裁员)了。
现在的职场乱象数不胜数,每个公司用的方法也是各不一样。不管是招应届生的,还是不招应届生的,都有他的目的。而作为打工人角度,招不招应届生也都有其说法。所以谈不上什么对不对!
不招应届生「要让他们经历社会的毒打」,是准备让他们去体验一下工作和生活的苦?
不是大学做兼职的时候也体验过了吗,这好像也是他提议的要去做兼职(不确定是不是记错没),看看工作的辛苦,才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我是2011年毕业的,那是第一份工作,就是在2010年实习的时候的工作。
当时也就是网上投简历去面试,面试的时候还担心是骗子公司,然后“自作聪明”的问了那里上班的员工。现在想想要真是骗子公司,人家员工会告诉我吗?
当时实习完就直接在那个公司上了一年左右班,所以第一份工作对我来说,有一点运气成分吧,很快就找到了。
这两年的应届生找工作是更难了,不管是经济情况,还是公司数量,招聘岗位数量,还是学历(以我们那会本科还是比较好找的,现在重本毕业的数量都快赶上那个时候的本科了),都让目前的应届生找工作更加困难。
其实已经很难了,这已经是「经历社会的毒打」了。当然不只是应届生,大多数职场人都很焦虑,像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大厂都在悄悄裁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调岗,不愿意去就只有拿着辞退补偿回家过年了,明年再找工作。但是小厂被辞退的不仅拿不到补偿,可能工资都没拿到,这个年怎么过?
天涯海閣 发表于 2024-1-22 01:27: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公司要不要应届生,本来就是一种市场行为。
一般而言,不要应届生的公司,都是不想自己去培养新手,想要直接来个熟练工,一入职就能马上上手干活。
但是,熟练工的代价就是,工资待遇肯定会比同样背景条件的应届生要高。
这本来就是一种平衡与选择。
张雪峰也把话说得很直白,自己公司开的待遇已经算是顶尖的同时,还有一周的三休,这种条件完全可以挑符合自己各种要求的应聘者。
但是在这种公司之外,还有大量开不出这种条件的公司,他们内心也想要熟练工,但是他们给不起钱啊,那能怎么办?给不起钱,那就自己费心费力呗,自己去招新手,然后手把手去培养吧!
至于很多人吐槽的,好不容易把新手培养好了,人家直接跳槽走了的问题,其实也没啥问题,新手是一个价,熟练工当然又是一个价了,尽管这个新手是你手把手培训的,但是人家在法律上也没义务为你按低价继续工作多少年。
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单位有条件去签各种“最低服务年限”的协议合同,但是大部分企业是没条件这么签的,就算签了,也是不合法的,去仲裁一打一个输。
既然你没那个条件去签这种协议,那就接受人家来你这里练手,然后成熟练工之后就跑路。
想要留住自己亲手培养的熟练工,除了PUA打亲情牌之外,更要直接匹配符合市场行情的价格,匹配不了,那就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没钱那就费心费力用新手呗!
至于张雪峰为什么不要应届生,他可以有一千个理由,别的公司也可以有其他的理由,但不要应届生要付出的成本就是薪酬待遇高一点,只要给得起价钱,那这种很合理的招聘条件就可以随便提。
雪中幸存者 发表于 2024-1-22 01:28: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清醒张老师啊!

我斗胆分析张老师可能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1.他不考虑去招聘应届生,这是“为他人做嫁衣”;

2.会直接招聘“被社会毒打”后的果子;无需花费过多时间、金钱成本去培养对职场、对社会没有多少认知的应届生“小白”;

3.大部分中小企业最佳的做法是和他一样直接从社会上招揽被“毒打”后的人才,因为“毒打”的成本承担不起啊。

为何?
有做过校招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校招应届生的流失率太高了;只有龙头企业才能扛得住啊,中小企业经不起这样折腾以及这个成本的损耗啊。
曾有机构调研过30000多名应届生,结论如下:
留任意愿方面:只有23.5%的学生会选择在企业待一年以上,超过3/4的学生都不愿意待超过一年。
跟踪后续的数据:第一年的离职率在30%左右。其中离职率最高的是制造业(33.5%),其次是餐饮和酒店业(30.5%),互联网(28.5%),金融(28.4%),房地产(26.8%)。
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基本上是校招找到的(少部分会从内推、介绍、网站等)。
10年前,我在某上市集团公司任职HR时,集团每年会招聘300多应届生,一年后基本上剩200人左右;三年后剩下20人左右;我以为企业问题太多导致;
5年前,我在某知名世界500强任职,每年也会从知名院校招聘一批应届生,流失率和流失规律上家公司大差不差;集团每年招聘的也是上千应届生,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不足1/10,但都成为了集团、事业部中层以上干部。
为此,我特意找了很多同行交流这个问题,发现大家面临的难题都一样。经过和很多位同行交流,我梳理出来应届生留存问题的原因:
公司方面:
主要在:公司文化、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人员(尤其是直接上级)的管理风格和水平等 。

(1)放大承诺,给予了应届生过高的期望



随着校招的内卷,企业在校招环节纷纷开始放大招抢人,不少企业也会在这个过程“夸大其词”,应届生进入企业后发现:薪资不一样、软硬件不一样、工作环境不一样……

(2)工作内容本身与应届生自身发展方向的差异



很多企业招聘应届生是做储备干部、管培使用,这块是要适用于企业实际经营发展需要的,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和企业脱节其实比较严重,这就导致了这一层面的差异;应届生会觉得和“职业规划”不符没安全感。

(3)直线上级的管理水平、团队氛围



这一点最为直接;很多企业的基层管理是从一线提拔起来的,更多的在专业技术方面能力强;而在通用素质方面与应届生相差较大,会给应届生一种感觉“领导”不咋滴;另外一方面,00后逐步步入职场,对这块是难以“容忍”的;对于上级的管理方式、工作团队的氛围要求都较高,这种冲突也是离职的重要因素。


(4)缺能落地的带教



虽然很多公司都说有导师制、传帮带等等,但实际上没有落下去,没给老师应该有的荣誉和激励,让带教老师始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忌讳。
事实上,国内有95%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上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每年有1000多万应届毕业生出来,大部分还需要靠上述存在问题的企业来消化。
应届生方面特点:
比如,职业规划过于理想化,非专业不干,或者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心气高,对于基层工作、基层管理不愿意接触;“急需被认同”;学生思维严重,对职场对社会认知偏浅、信息不对称;心态不稳容易受到诱惑;没太大经济压力(肉眼可见换工作成本低)……。
张老师,作为知名的辅导老师、职业规划师,他怎会不知道这些。
所以,他说“要让他们经历社会的毒打”;其实是让其他企业、让社会去“毒打”一顿他们,然后他可以摘被毒打之后的果子。

所以,作为中小企业来讲,这其实不失为良策之一。虽然公开这么讲,确实欠妥。

@36氪  老师您也出来评评理呀!
czf002 发表于 2024-1-22 01:29: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雪峰的想法没问题,公司本身有着远超行业平均水准的福利待遇,所以确实可以对求职者的背景有一定要求,只要不涉及到招聘歧视。
但我只想说不是所有应届生都如他所说那般,这山望着那山高,不么定心
毕竟对于应届生而言,除了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能高薪就业之外,最担心的问题,其实是自己出来到底要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
谁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但如何做出对的选择,确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如果有父母或者是领路人提前铺好了路,帮忙规划好了未来的职业路线,这条路你本身也不抗拒,甚至有点感兴趣,那自然是最好。
最怕就是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抱着先有一份的工作再说,于是漫无目的的求职。
比如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惠州一家化工厂担任新媒体运营,平时负责帮公司谢谢新品介绍,帮老总把出席各种场合的发言提炼一下,升华。
但这份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也并非完全码字,一家化工厂也不需要天天发文。
所以除了码字之外,我平时更多是充当一个灵活调动的人力,哪个部门有需求就喊我,今天行政要搬家具上楼喊我,明天仓库那边搬货也喊我,就是一个大苦力。
哦对,我还忘了说自己的工资,试用期每个月3300元,转正后每个月3500元。
我知道很低,但好在工厂本身包吃住,所以基本每个月到手的3000多块钱都能存的下来,多少也算是个好消息。
工作3年,觉得再这样下去人会废掉,于是揣着几万存款辞掉工作,来到深圳。
深圳找工作的过程也是颇为惨淡,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在竹子林,金融行业,整个面试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问答。
老板问我会不会伪原创,把别人的文章搬到公司号上,可以标记原创。
我简单说了一下有哪些方式可以进行调整,对方听了很满意,直接问我能不能当天就办理入职手续。
我觉得很不靠谱,就没去。
后面的几次面试都以失败告终,这也算是我在深圳找工作过程中遭受到为数不多的毒打,很多时候我甚至都没想明白,明明面试的时候好好的,怎么面试完后就没下文了?
再到后来成功找到一份工作,我总结了一下经验,可能是因为低欲望,外加高效。
1、低欲望
面试官是我入职后部门的领导,面试到最后问我期望薪资。
对于当下的我而言,其实是迫切需要有一份工作的,所以在期望薪资这块真没什么预期,回了句能让我在深圳活下去就行。
对方很诧异,我则是很苦涩。
没办法,当时我真的是太需要有一份能在深圳立足的工作了。
2、高效率
面试的岗位是新媒体运营,要有最基础的文字功底,所以面试官给我出了一道试笔的题目,让我回家写完传过去。
说不急,但我回家花费了3个多小时就写出来了,还特地配了图,发了过去。
后来办理入职的时候面试官说她很惊讶我的高效,说创业公司其实最需要的就是高效的员工,所以我能通过面试很大程度也是来源于此。
其实除了高效,应该还跟我的低工资预期多少有点关系。
但从这点来看,张雪峰的观点多少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知道找到一份高薪资待遇的工作有多难,所以后面我跳槽的时候,对于肯给高薪资待遇的公司都是相当的珍惜。
虽然总说不要裸辞,要辞职得骑驴找马,但我也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骑驴找马,还是有区别的。
就这。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