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藏

[复制链接]
t608 发表于 2024-1-19 20:08: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藏,是一项,拥有重大文化意义的活动,同是也具有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参与人数众多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更是蓬勃发展,同是也是国际主流的文化活动之一。
但是很多人虽然已经进行了收藏,或者正打算进行收藏活动,但却对收藏的含义、价值和收藏的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意义一知半解。那么,到底什么是收藏?收藏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又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收藏呢?
收藏,就是指把各种物品有条理的收集、保管、整理和研究的一种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收藏就是收集保藏,但是实际上现代的收藏活动远远没有上面枯燥的文字表述的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了一种复杂的、需要掌握大量技能的活动。现代意义上的收藏活动,一般包括系统的收集、妥善的保管、科学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等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简单的归纳的话可以说——收集是收藏的根本,保管的收藏的要点,整理是收藏的核心,研究是收藏的灵魂。
收藏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它源自占有欲,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溯源得话,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就有收集一些原始装饰品,保存并转送的习惯,这点可以从众多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可以说这就是收藏的起源。当然,这种行为只能算是一种无意识的收藏,但这种无意识的收藏到现在依然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行为。
而又意识的收藏行为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朔到很远,但是到底有多远,恐怕无人知晓。当第一次人类开始有了“审美”的需求的时候,考古学家也就将其视作是人类“收藏”这一行为的起点。这种现象几乎出现在任何一个史前文明中,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玛雅文明也都有大量类的装饰物出土。我们的祖先,距今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也开始有了审美需求,他们会精心制作并佩戴由兽类牙齿组成的颈部装饰品。  
与国家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比较早的迎来了阶级社会,“神”的收藏到了阶级社会不再是唯一。皇室与王族的诞生使他们名正言顺拥有了“收藏”的权利。特定的艺术品,特定的藏品开始变成了权利的象征。青铜器,玉器等必定只有贵族才能使用,贵族之间也会有差别,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物品。一位诸侯王逝世,墓室内有大量的陪葬品。在那个历史阶段,人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收藏”,但事实上,却奠定了中国当代“收藏文化”的基础。  
对应的西方这一时期的收藏文化,和中国有着明显的不同,古希腊晚一点的时候,战争不断,西方人似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收藏战利品上。“这些战利品无论贵贱,都给战士们一种嗜血的快感。”那一时期最伟大的收藏,就是众所周知的亚历山大皇家图书馆,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西方学者也一直引以为傲,认为是今天博物馆学最早的萌芽。
到了现代,许多人都习惯于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收集一些自己接触过、使用过或者看见过,并有特殊感情的物品,并加以整理保藏。不过这些行为往往比较简单同时也缺乏条理,可以说这和古代的收藏行为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通过了解收藏行为的特点,我们会发现收藏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只要任意收集一些物品,并对其整理保管就可以算是收藏了。但是真正的收藏行为却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单纯的收集物品只能算是最初级的收藏行为,或者说是仅仅是一种收集行为,而更深层次的收藏活动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藏品背后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和科学、文化、历史意义。我们说过,研究是收藏的灵魂,不去了解藏品内在价值的收藏就是没有灵魂的。
其实,在收藏者的眼中,收藏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活动,收藏行为给予收藏者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满足和充实。所以,不但要收集藏品本事,我们还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了解藏品的内在价值,赋予藏品以灵魂,让物品从一件普通的物件变成代表某种内涵的收藏品,这样才能使收藏从收集行为变成文化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收藏。
收藏活动的基础是建立在收藏者的兴趣,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为基础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活动。而这种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的满足,就因为收藏是自己的兴趣使然,因而乐此不疲,心情愉快,想的、做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苦的、乐的,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工作之闲、茶余饭后,安安静静地把玩、品鉴自己藏品,或与别人分享,你面对的是就不再是一件没有生命的死物,而是或者叫做“历史”或者叫做“知识”又或者叫做“文化”的东西,它完全不同于你在书本上看到或在课堂上学到的,它就在你我的面前,是鲜活生动的,是触手可及的。当你细细品味它们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材质之美和古朴之美,会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天地如此广阔,遥远的历史不过转眼一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
只要开始收藏,不管收藏者是多么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也总会感到知识的缺乏。不管收藏者是专家、行家,阅历丰富、眼力过人,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遗存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面前,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收藏是一项需要大量知识的文化活动,只有踏实学习,虚心求教,锲而不舍,才能不断提高鉴藏水平,才能藏有所得。一个成功的收藏者,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知识丰富的人。藏品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为收藏者展示出无限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藏者不仅收藏的是一件藏品,同时也收藏了一个故事或者一段经历。当收藏者通过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辨别能力迅速提高,对收藏活动的规律有了较好的掌握,对藏品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这件或这类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便拥有了新的精神财富,一种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收藏不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收藏是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可以说收藏行为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社交活动,进行收藏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藏友之间,年龄的长幼,职位的高低,学识的深浅全不是结交的障碍。更多讲的是能者为师,有疑虑和不懂的地方,虚心向朋友求教。买到好的藏品,与藏友共赏,几位同好相聚一起,欣赏观摩,鉴别真伪,切磋分析,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富余之藏,朋友间互通有无,相互交换,既丰富了藏品,提高了品位,又增进了友谊。
收藏是寓动于静,寓忙于闲,寓学于乐,寓有为于无为的一种文化休闲。古往今来,人类在生存、繁衍、劳作之余,也需要一种精神寄托。人生不可以没有忙碌和奋斗,但也不能没有休闲,终日的忙碌会击垮我们的思维和身体。休闲是对生命的珍惜,对身心的养护,也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工作。今天,社会竞争的压力,工作生计的繁忙,心力交瘁的浮躁等,需要通过休闲来养精蓄锐。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藏领域,一般社会上约定成俗的定义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一般人对收藏家的定义是在社会收藏群体当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且具备一定专业经验,和达到相当收藏规模的收藏人,被称为收藏家。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仅据我所知就有很多收藏家的经济实力是很一般甚至是拮据的,但这依然不能阻挡他们对收藏的热爱。再说相当收藏规模的定义,多少藏品才是相当收藏规模?十件藏品算不算?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十件藏品太少了,算不上相当的收藏规模,但是如果这些藏品是世界名画或者是更加昂贵稀少的古董呢?恐怕十件已经是一个很可观的收藏数量了。
所以,所谓收藏,没有一定之规,无论是珍贵还是廉价,无论是稀少还是常见,无论是鼎鼎大名还是默默无闻,只要是收藏者喜欢的物品,都可以纳入收藏的范围。无论你的藏品的琳琅满目还是屈指可数,只要能让人身心愉悦,都是充实的收藏。
所以,收藏者在很多时候都不要被所谓的常识所束缚,其实收藏之路远比人们的眼光看到的宽广的多。只要有心想收藏,无论怎么做,都有成功的可能,而只要有恒心,讲方法,就一定能成功,那些造成收藏活动进展不顺的所谓因素,其实只是你在给自己缺乏收藏热情找的理由而已。
    当然,需要对收藏爱好的初入门者和打算进行收藏获得的朋友强调一点,和其它的一切事物一样,如果想要在收藏领域获得成功,都要有恒心,讲办法。而这之中恒心比其它因素都重要,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收藏真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动。不但要劳心费力,费钱搭功夫,更是必定会遭到其他人不理解的白眼和误解。所以,对收藏者来说,不为外界影响的恒心和毅力是最珍贵的美德和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目录
收藏与文化
文化与收藏
收藏的意义
何为有价值的藏品
收藏的规律
收藏的类型
收藏的方法
收藏的诀窍
收藏的阶段
收藏品的类型
收藏品的种类
收藏与文化
收藏首先是一种文化,所以从事收藏活动就更要重视它的文化性,而收藏的文化性是一门学问,但是怎样才能通过收藏活动体现出文化就更是一门学问了。作为一个收藏者,如果不了解收藏的这种文化属性,不能在收藏活动中体现出收藏文化,就会始终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层次上。   
要了解收藏的文化属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即人类文化:通过社会传导的行为方式、艺术、信仰、风俗以及人类工作和思想的所有其它产物的整体。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因此,在古汉语中,“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所谓文,就是指一切现象或形相。天文就是指自然现象,也就是由阴阳、刚柔、正负、雌雄等两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所谓人文,就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的活动就称为人文活动。人文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认识的层次,第二个是运用的层次。
对一切已存在的自然现象加以观察、认识、了解,使之凝定为确定的知识,便是初级的人文活动,也就是前引《易经》文中的“文明以止”的意思。这一级的人文活动,其目的与意义是为进级的人文活动作基础作准备。
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因特定的民族、地理及历史的条件逐渐形成的,它包含着这一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所以,文化的会通必须与输入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被接受,即任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只能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主体,离开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吸收也就失去了基础。
所以,一个收藏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胸襟广阔的人,要能够接受不同地区、时代和民族所产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要知道,很少有什么样的活动,需要对这些差异巨大的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如果不能对这些文化客观的看待,那么作为一个收藏者,不但个人是狭隘的,而且他的收藏也会是狭隘的。
当然,并不是说收藏者要对所有的文化都全盘接受,毕竟很多特定文化都有很多现代社会所无法认同的糟粕,而如何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和通过对藏品的研究去批判这些糟粕也考验着收藏者的功力。
要想体现收藏的文化意义和内涵,收藏者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自己收藏类型的文化特点。即使相同的藏品,根据切入点的不同表现出的文化特征也是不相同的,以邮票举例:如果收藏者选择的切入点是邮票本身,那么反应出的文化背景就应该是邮政文化;如果以邮票的内容为切入点,则可以反映出邮票发行时的社会风貌;如果切人点为邮票的制作工艺,则可以看出印刷工艺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小小的邮票背后的文化意义,很对收藏者都可以从中发掘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奥运邮票就反应出了百年奥运文化;红色邮票,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历程;生肖邮票则反应了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总之,有多少选择就可以反应出多少文化,而这种选择直接表现出了收藏者对文化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作为收藏者,首先要做到不预设立场,不受藏品价格的左右考虑。并非是说以经济价值衡量藏品的价值就是错误的,但这种衡量标准至少是片面的和不客观的,毕竟我们收藏的是文化,而不是金钱。当然,如果一个收藏者能做到经济和文化双丰收,那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收藏者。
同时,我们还有要把眼光放长远,不但要考虑现在的社会背景,更要考虑藏品出现时的社会、历史和民族特点等,毕竟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有其特定的环境的,作为收藏者,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环境因素,这样才能不被自己的成见所左右,做到客观公正的看待藏品,才能发掘出藏品真实的文化特性。
当收藏者选择了适合自己藏品的文化特点后,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毕竟某件藏品的文化特点只是外在表象,如果不深刻的理解其内涵,就只能体会藏品的外在,而对内在的文化价值依然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这也是一个合格收藏者的大忌。依然有邮票举例,例如奥运题材邮票,如果只了解了邮票图案的表面含义,可能只能了解到奥运文化的大概,而只有深入了解了每枚邮票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深入的理解什么叫奥运文化和百年奥运的具体演变等等。
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把所有的东西都总结成所谓的文化,但是正如上文所说,文化是有其定义很特殊背景的,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称之为文化。而现在某些人为了提升藏品的文化品位,或者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提高收藏品的价格,将一些藏品和不相关的文化生拉硬拽在一起。这绝不是一个真正的,严谨的收藏者应该做的。所以,在寻找收藏品独特的文化特性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严谨、严肃、客观,不被功利性所左右,而强行赋予藏品一些它不具备的文化特性。
文化与收藏
我们上面说过,收藏是一种文化行为,那么自然会受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收藏活动也是有差异的。
文化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很难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属性进行定义,但是这些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差异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这些的不同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很难说那种更好或不好,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这种不同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入骨髓,难以改变的,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文化认同,但是同时也应该有认同其他文化的胸襟和气魄。
首先,东西方文化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东西方文化内部的差异同样是巨大的。
东方文化主要由中国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华文化、 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组成;而西方文化则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埃及、巴比伦等文明的影响,同样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
不同文化的差异,普通人可能很难发现,但是具体表现在收藏领域,却表现的十分明显,任何对收藏稍有研究的人都可以轻易的发现这些不同。
比如,同样是西方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普通的中国人也许并不清楚,很多中国人甚至有可能分不清各个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但是到了收藏领域,这种差异就表现的格外明显了:严谨刻板并有悠久机械制造传统和技术的德国和瑞士等国的收藏者,收藏精密机械、仪器的比例在所有西方国家的收藏者中是最高的,而对机械文化相对缺乏历史积淀和兴趣的东方国家,收藏此类藏品的收藏者就相对少的多;天性浪漫,并且喜欢享受的法兰西和意大利民族则更喜欢华丽优美的艺术品和红酒等奢侈品,但这样的藏品在讲究朴素的北欧民族中市场就不大;贵族传统悠久的英格兰人,对于体现绅士风度的藏品,如烟斗、礼帽和手杖等的兴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同样是这样的藏品,在美国人中,兴趣就要少很多。
同样,不同的文化差异在相同种类的藏品上表现的一样十分明显:比如打火机,东方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因为没有长时间的打火机收藏传统,所以更看重打火机的外形和材质,或者是品牌,而不是其本什的价值;而欧洲国家,由于长久以来精致内敛的文化传统,所以体现在打火机的收藏上,其收藏的重点经常是那些华丽精致,但又内敛的、外形并不出奇的打火机上面;至于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收藏就是著名的ZIPPO打火机—虽然做工稍显粗糙但装饰简洁张扬,体现出了美国人豪放的实用主义文化。
同样,在收藏的方法上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如日本文化,虽然属于中华文化的分支,但是和中国文化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性格在收藏领域表现为刻板和完美主义,所以在收藏方法上,就更喜欢通过正规渠道,如拍卖、古玩店等进行,并尽可能的收全收好。像名画收藏,日本的收藏者大多通过拍卖进行,购买世界级的名画,这样虽然花费较大,但保证了藏品的品质和真实性;而中国本土文化则相对更讲究通权达变,讲究中庸之道,所以在收藏方法上更加的灵活,像“捡漏”和“鬼市”等几乎是中国特有的收藏方法,所以同样色名画收藏,中国收藏者除了拍卖外也喜欢在类似于集市的古玩市场寻找,这样就很难保证藏品的价值和真实性,但同样也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发掘一些被遗漏的名画,当然,这也和中国民间遗漏这大量名画有关系。。
各种文化造成的收藏差异,本来无所谓谁好谁坏,不过是各有特点而已,但是随着收藏活动的国际化,收藏者向世界进军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所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在收藏方面的差异也成为了收藏者的必修课,这样不但能更好、更有效的进行收藏,更可以避免触犯当地的法律和禁忌。
因为各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收藏重点不同,收藏品的价格和收藏难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收藏者就可以通过了解这些不同,以比别人更低的价格和更少的精力进行收藏活动。例如因为近代史上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文物在西方有比较大的存量,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文化认同感,这些中国文物在西方的收藏市场的价格却往往不太高,同时相对国内市场来说赝品要少很多,这样收藏中国古董文物的收藏者在西方市场同样的藏品的难度就要比在国内或其它东亚国家的难度低很多。
而在不同国家,收藏藏品的主要渠道也有所不同:在欧美收集普通的或者价值较低的藏品时,跳蚤市场是一个好的选择;在非洲收集当地特色的收藏品,直接向制作者或所有人购买是最直接有效的,而且选择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往往效果更好;在日本,即使是普通藏品,也最好通过拍卖或其他正规渠道才是最可靠的;而在中国,无论通过何种渠道,都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否则买到赝品是难以避免的。当然,正规的收藏市场和拍卖公司在任何地区都是收藏者,特别是高端收藏者进行收藏活动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一味的在这样的场所进行收藏,就会少了很多收藏的乐趣,而相对来说花费要要更高一些。至于任何选择,就要看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收藏者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需要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就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收藏市场都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一个圈子。不但要在收藏过程中提防骗子和赝品,更要注意不要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中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而收藏者比较容易不小心触犯的法律法规包括《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以及反走私的诸多国际公约等,这还只是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条约和公约,至于各国各地的相关法律,更是多如牛毛。所以,一个收藏者,不但要了解藏品的相关规定,更要对法律条文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收藏之路走的平坦而宽广。
所以,作为一个收藏者,只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并想要在这之上更进一步的话,就必须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收藏方面的不同,这样才能少惹麻烦、少走冤枉路。
收藏的意义
有不少人感到奇怪,收藏,即花钱又费神,还往往买来一些世人眼中的垃圾,这样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们静静地回想一下,就会明白,人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流失正在悄悄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若干年后,再寻觅就困难了。比如,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语录本、小人书,以前每个家庭不下数百个、几十本,现在就不知遗落何处了?小时候,踢毽子用的方孔铜钱,随处可见,现在要找,真的很难;老一辈留下的一些坛坛罐罐,随着几次搬迁,不是残了,就是扔了,或是卖了,根本再也找不到它们古朴古美的身影……当我们在参观收藏展览时,在路过古玩市场时,惊奇地发现,其中的一件或几件自己也曾拥有过。这说明,喜欢收藏的人,不仅在收藏历史,同时还可以弥补由于时间的因素造成的遗憾。所以,收藏并不是随便收集一些旧货垃圾这么简单,它更多的是在收集我们曾经失去的愉快和过去的时光。 另外,收藏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上也有很大意义。有许多青年学生喜欢剪报,把过时的报刊上登载的文章,分门别类地剪下来,粘贴在剪报本上,一则可作为课外学习的辅导资料,二则遇到写文章、出板报、参加智力竞赛时,也会成为好帮手;有些学生很留心珍藏自己学习过的课本、练习本以及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单,至了工作岗位之后,看看这些“收藏品”,回顾自己在求学道路上前进的“足迹”,是回味无穷的。由此联想起,如果父母亲做有心人,收藏子女从出生开始的每一段照片,特别是幼儿啼笑、趴坐时的情景以及读书、系红领巾佩团徽不同时期的照片,又是多么有意义呀! 更为重要的是,收藏有着显著的社会功效。大家都知道,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窗口,其藏品除了由考古出土的外,还有民间收藏者捐献的,是一种补充。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民间收藏队伍中的收藏品种远远比国家博物馆多得多,并且富有特色,自成体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兴趣。香烟厂为了编写厂史,走访烟标收藏者,询问烟草工业发展史;电影制片厂拍电影,向火花收藏者借资料;钟表厂为了发展新品种,走访钟表收藏者,欣赏古老的品种造型,以图“推陈出新”;学校讲货币起源课,经常向钱币收藏者借取实物……       由此可见,收藏不仅为社会保存了历史,还保存了文化,保存了财富。相反,不重视收藏,不懂知识,就像一个社会,丢弃自己的传统,忘记自己的文化一样,必将留下遗憾。 了解了收藏对整个社会的意义,然后就应该了解收藏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而每个人都能有,也应该有自己喜爱的收藏,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很多人对于收藏都是情有独衷。有人喜欢收藏邮票、有人喜欢收藏钱币、有人喜欢收藏字画、有人喜欢收藏古玩,有人喜欢收藏书籍,还有限量版的汽车、红木家具,还有一些名牌的服装、包包……,但是遗憾的是,其实很多人只是爱好收藏,而并不懂得收藏的意义。正如有些人收藏邮票,却从不去了解邮票背后的故事,有些人收藏字画,却不懂得字画背后的历史,更有甚者,有些人收藏名牌的服装、包包,却没穿过几回,就一直将它们束缚在衣柜里……现在想想,如果万物有灵,它们应该都在无声的哭泣吧!
无论你喜欢收藏什么,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至少在你决定购买和收藏它们的时候,你是喜欢它们的,因为看着喜欢,所以才会有买下来收藏的冲动和欲望。但是有不少人买东西的时候是很冲动的,但买下来之后却又后悔了。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价值不菲的商品掏空了你的荷包,还因为当你决定买下的时候错误的觉得它是你的唯一,而当你回到家时却发现:你已然拥有了许多它的同类,太多相同或相似的商品让你瞬间挑花了眼,有种朝三暮四的迷茫和迷惑。
大凡收藏爱好的初入门者都会有相同或相似的困惑。于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出现在别人的手里时,那种心里欲得之而后快的爱心是泛滥成灾的,当你历尽千辛万苦将它领进自家的门后,挺多看上十天半月之后,有一半以上的东西会被打入冷宫,从此难见天日。
有人把收藏品当成一种时尚的、个性的摆设,用之装点自我的空间。或带一点炫耀,或带一点骄傲,这样的收藏意识是需要得到别人认可的。相反,有些人是为了投资而收藏。所以他们用来计算收藏品价值的标准不是它们的审美和大众的赞美,而是该物品的数量、品质、保存年限,以及日后的升值潜力。当然,大多数收藏品都带着某一时代的印迹,代表着某一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除了那些比较个性的收藏品以外,各类收藏品的爱好者之间也会自发的组织起一个圈子,以品鉴各自的藏品意义和价值。正所谓“有志一同”,是最容易唤起和保留收藏者的收藏热情的。
普通人注重的是物品的实用价值。就像我们平时去市场买菜、买日用品的时候,包括买家具和买房,首先注重的是它们的实用价值:自用是第一目的。健康好吃的食品,吃进肚子里就完成它的使命了,一些洗洁用具等易耗品也有它们的使用寿命。而家具、房子,也是实实在在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即使排除掉一些高档商品的升值潜力和空间,单纯以“唯用主义”的思想来判断也不会是一笔“太亏本的买卖”。所以此类的价值通常很容易判断。
然而收藏,它不同于普通的消费。像古玩、书画,甚至邮币卡,只有内行的人才真正懂得欣赏它们的价值,只有爱好者才会去欣赏它们的美。外行人单纯以商业、利益的眼光看待这些藏品,其实是一种亵渎。
对于真正的收藏者而言,藏品对自己或家人的意义要远超于它们自身所带的商业价值。它们要么代表着自己的一份情结,要么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份时代情结。因为情感的凝结,所以热衷于收藏。
另外一点就是,收藏是很多研究的基础。动植物研究需要收藏标本、历史研究需要收藏文物、艺术研究需要收藏相关作品、甚至设计师也要收藏相关产品作为参考的依据。当然,不是每个收藏者都是研究者或者能够成为研究者,大多数收藏者终其一生都很难有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但是,他们的产品,却同样能够成为其他人进行研究的重要基础。
如果你是为了留住自己的某些美好的时光,最具代表性的收藏品将留住你的美好记忆,甚至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你仅仅只是为了炫耀和展览,那么相同或相似的藏品一件足够,不需要用更多的装点来表达你空虚的内心的无尽欲求;如果你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想展开相关研究。这些就是收藏的意义。
何为有价值的收藏品
收藏的价值取决于收藏者本人和藏品这两个基本要素,如果没有喜欢收藏的人,也就不存在收藏之说;同样,如果没有值得被收藏的东西,也就不存在收藏了。
所谓收藏品的价值,并不能只限于眼前的时代、社会带来的概念、定义和金钱上的观念。也许现在这个时代司空见惯的东西,几十年后就会变成拥有众多追逐者的收藏品;也许在普通人眼中的垃圾,在有心人的眼中就是宝物;也许毫无意义的物件,其实背后有着深厚的内涵。
现在常常有些人,甚至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在公开场合大肆宣传某某物件值得收藏,某某物件没有收藏的价值,其实这真是大谬之言。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值得收藏的东西,只有不懂得这件东西价值的人。而现在有以上的言论出现,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这些人的眼光已经被收藏背后的经济利益迷惑了,已经看不见其内在的价值了。
比如说,渺小而毫无经济价值的植物种子标本和昂贵的古董瓷器那个更值得收藏?某位收藏家手中浩如烟海的大量不同的植物种子对于普及科学知识的价值恐怕不是区区几个瓶瓶罐罐能比拟的吧?虽然这些标本比起瓶瓶罐罐可以说是一钱不值,但是内在价值却不是一般的古董能够比得了的。
上面我们说到收藏要了解藏品的内在价值,那么什么样的藏品才有收藏的价值呢?或者说什么样的物品才有值得收藏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在有收藏眼光的收藏者眼中,任何物品都有收藏的价值,只是看收藏者能不能去发掘,只要我们把眼光放长远,那么自然任何物品,甚至是没有实体的资料和知识,也都可以成为宝贵的收藏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在收藏行为中价值的概念。
价值在一般物品中的意义一般是指其包含的价格,也就是物品的经济价值,通俗的说就是值钱的物品就是有价值的,反之,不值钱的就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在收藏活动中,价值的意义却不能这么简单的看待,收藏品所具有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其所包含的历史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以及纪念意义。至于能否发现这些内在价值,就要看收藏者的个人兴趣和修养了。
著名的收藏家钱化佛说过:“人弃我取,是鄙人的唯一宗旨。越是没有价值的(物品)越要集藏起来,自以为寓简直与无价值之中,因为有价值和无价值没有一定的标准。”这句话的中心思想就是收藏品的价值是不好界定的,看待收藏品的价值,关键是要看收藏者本人的兴趣。看似没有经济价值的物品,也有其见证历史和文化的内在价值,或者包含着科学价值,所以说藏品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否有价值,则完全要看收藏者的个人兴趣和经历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别人眼中的垃圾,在收藏者眼中却是珍宝,而努力的收集.当大家嘲笑他的行为时,却猛然发现那些昔时的自己眼中垃圾经过收藏者的研究整理,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所以说藏品的价值经收藏者的眼光所发掘,可以变废为宝。
比如说火花和烟标,只不过是火柴和香烟的包装,火柴和香烟用完以后,就变成了被随便丢弃的垃圾。但是火花和烟标,图案千变万化无所不包,材质也从纸、木、塑料到金银等。如果深入的研究就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背景,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喜欢研究历史还是艺术,都可以通过收藏火花、烟标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火花、烟标和邮票并列,成为了世界的三大主流收藏。
综上所述,收藏品对收藏者而已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内在价值上,且其内在价值的含义更是多种多样的,多数真正的收藏者看重的也正是这些内在价值:
文化价值·
既然收藏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那么收藏者看重的首先也应该是藏品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文化价值是社会产物,不能把文化价值仅仅理解为满足个体文化需求的事物属性。人不仅是文化价值的需求者,而且是文化价值的承担者。文化价值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类不需要的东西不具有文化价值。同时,文化价值又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不管是人的文化需要,还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文化产品,都只能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人们创造文化需要和文化产品的能力,本身也是文化价值,而且是最本质的文化价值。任何社会形态都有该社会特有的文化需要,这种文化需要只有通过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动来满足。
作为收藏品,是蕴涵着极高文化内涵的不能再生的特殊商品存在着,这种唯一并且特殊的属性确定了收藏品存世量的有限性。衡量藏品的文化价值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它需要收藏者具备大量的知识与丰富经验做保证。但无论怎样,藏品的文化价值都是收藏中必须充分认识的必要因素。
而文化价值本身也是多种多样并且难以界定的,除了一些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文化属性以外,更有一些特殊或特定的文化属性,某些特殊的文化属性在普通人的价值观中甚至是难以理解的。对于这样的文化,我们应该从其根源去挖掘和尝试理解,即使难以理解,也不要贸然去否定这些文化价值的意义,因为你的收藏的文化意义可能也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不因为不理解而否定,是了解收藏的文化价值的重要原则。
艺术价值·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艺术价值论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观察艺术、分析艺术。
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符号如绘画、诗歌、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来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
艺术的价值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物、境、理。艺术所产生的精神境界也可分为三个层次:最浅的艺术境界是模写,它是用直观感觉和相对独立的思维来反映现实的价值物;第二层艺术境界是联想,它是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来反映价值物之间的联系;最高的艺术境界是抽象,它是用理性的、辩证的观点来反映价值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作为艺术类的收藏品,其艺术特性取决于三大要素:作品的品质特性。艺术作品的品质特性主要表现在形象反映的现实性和典型性,艺术效果的感染性,隐含思想的深刻性以及物质材料手段运用的完善性。艺术作品只有充分利用特有的艺术规律,诱导和感染观者的情感,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作品的欣赏环境。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将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高雅艺术的欣赏往往需要宁静、祥和和优雅的环境,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高雅艺术的欣赏效果。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时期将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某一民族最为推崇的艺术形式往往不容易为其他民族所认可,某一时期流行的艺术往往在另一时期被人们所遗忘;欣赏者的品质特性。欣赏者的品质特性包括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有效的欣赏者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欣赏素质,具备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具有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别能力等,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实际生活经验。只有经过良好的艺术熏陶,才能对艺术这种特殊“语言”进行理解,只有经常与作品特别是优秀作品打交道的人,才能寻到艺术境界的幽胜与甘甜。
艺术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对待艺术的看法和品位经常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体现在收藏方面,往往以收藏品在交易中的价格高低为具体表现。不过,收藏活动并不等同于艺术品投资,价格不应该成为收藏品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仅西方油画艺术收藏领域的例子来说,既有毕加索这样一经出现就马上为社会接受的艺术,也有梵高那样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被公众发下了价值的艺术,所以相对的,是否具有独特的、难以复制的艺术品位在收藏活动中往往更加重要。
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指具有历史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的历史主体作用于历史客体的双向运动的对象化过程及其结果。
很多藏品本身就是历史文的遗存,这些藏品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一它们是向人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实物教材。人们通过这些藏品深刻体会历史;其二,这些藏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可靠的史料,可以起到补充历史记载的作用。比如我国商代的历史,就是靠收藏家收藏的龙骨得到证实和恢复的;其三,藏品的历史价值还有忠实记录历史上地理变迁、水文、地震情况的作用,可以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必不可少的借鉴作用。  
并不是只有像龙骨或古董这样的藏品才具有历史价值,其实各种各样的藏品,如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乃至日常可见的所有常用的物品,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甚至一些当年日常可见的物品,因为更具代表性,所以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比起那些稀世奇珍更有价值。而是否能发现这些价值,则取决于收藏者自身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历史价值观。所谓历史价值观其实就是在关注历史的时候所采用的价值观,历史价值观应该是从属于历史观的一部分,只有有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价值观才能具有一个系统的历史观。而通过收藏,正可以赋予我们一个直观、完整的历史价值观,进而使自己的世界观认识论正确而系统。
科学价值·
科学是人的(人为的和为人的)科学、历史中的科学,而不是超人的超历史的。因此,科学与价值密不可分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认为:科学的价值第一方面指它在技术上的应用,这是科学最明显的价值之一。第二方面科学为人类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第三个方面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永远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对任何事物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这种观点还可以进一步补充,作为人类知识的积累,就有自身的价值。
收藏品的科学价值包含三个值得藏友进行关注的方面:即藏品所包含的科学物质价值或有形价值、所包含的科学的精神价值或无形价值、该藏品本身在科学中的价值。
藏品的科学价值是指蕴含在藏品中的,所代表的科学基础的隐喻式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其具有约定成分的原理或公理中包含价值因素。科学陈述或多或少也具有价值取向,但是具有科学价值的藏品的背景价值往往客观的、唯一的。藏品的科学背景诠释蕴涵着被描述的事实背后的某种机机理、原理、公式或事实。
我们上面说的没有实体的资料和知识,其实就是科学价值的最好体现——也许从经济价值上说它们一钱不值,但是这些藏品带给收藏者的知识,却是无价的。因为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发现不一定是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其实更多的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发现的。
研究科学类藏品实际上就是研究其背后的科学道理,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种对藏品的研究也培养了收藏者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有时候对于收藏者来说,这比通过研究收藏品得出什么结论或得到什么研究成果更重要。
综上所述,科学价值是收藏品所包含的重要的内在价值之一,能否在收藏活动中发掘出来,是收藏者收藏水平提高与否的体现,而发掘更多科学价值则是对收藏者自身能力的一种提高。
收藏的规律
既然收藏活动并不特别看重藏品的经济价值,其本身又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自然应该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但为什么收藏活动没有成为真正的全民行为呢?
其实说可以说这是很多人对收藏活动的一种误解,即只有收藏被社会公认藏品类型才是收藏。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可能多数人都曾有过某种层次的收藏行为,不过其中很大比例的人没有坚持下去,而他们没有坚持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摸清收藏的规律,那么收藏的规律是什么呢?
兴趣·
收藏行为行为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开展下来,首先要看收藏者对此是否具有真正的兴趣。收藏者的兴趣决定了收藏行为能否给予收藏者心理满足感。当人们在某一方面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就会产生积极性,也就能从中释放出巨大的能力,而具体到收藏行为,如果产生了兴趣,收藏者就会在收、占有、整理、保存和研究上产生巨大的动力,也就能把收藏活动坚持下去了。
不过兴趣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因素,在某个方面是否有兴趣可能连收藏者自己都不清楚。而是不是真正的兴趣,则要看收藏者是不是能从兴趣中得到愉快,只有从中感受到了愉快才能算是兴趣。另外还要看兴趣的程度,如果只是很低程度的兴趣或是短时间的兴趣,必定不愿意为这个兴趣付出比较多的代价,而没有付出当然也就没有回报,没有回报又这怎么让人持之以恒呢?
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感兴趣时间很短,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三分钟的热乎气儿”,其实这是因为这个人并不是真的对这个方面有兴趣,那么怎么知道怎么样的表现才是真的兴趣呢?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作出判断;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
正所谓兴趣才是收藏的根本,发掘自己的兴趣才是展开收藏活动的基础。当你从收藏中得到愉快,你就能体会兴趣是多么重要。
时机·
正确的时机能让你比较轻松的达到收藏的效果,但是什么事正确的收藏时机呢?
当一类物品刚刚出现,还没有进入其他收藏者的视线的时候;当某类藏品由于种种原因价格大跌的时候;当某类物品的价值还没有被普遍认可的时候都可以说是正确的收藏时机。
某类物品刚刚出现,种类还不多,收集起来比之那些出现时间长,种类繁多的物品要容易很多。比如个人计算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至今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虽然更新换代很快,但大的分代不过十几代而已,换句话说收藏者只要收藏十几台个人计算机,就等于收藏了个人计算机的完整发展史,这在其它种类的收藏品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古玩一直是收藏的热门,但有一段时间,由于收藏意识淡漠加之思想不开放,国内的古玩价格很低,以至于以普通工薪阶层微薄的收入都能购买价值连城的珍品。同样的,到目前为止,国内集邮市场很不景气,甚至很多邮品的收藏价格低于它们的发行价格。选择这样的时机,花费同样的金钱,就可以收集更多的藏品,像这样的时机就是收藏的适当时机,。
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收藏品,在国外属于主流收藏类型,而目前在国内,由于工业化时间短,收藏者对这些藏品价值的认识不足,所以不但价格低廉,竞争也很小,选择这样的时机进行收藏,也是适合的时机。由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这样的藏品种类还很多,关键要可收藏者肯不肯下力气去发掘。
所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藏,不但效果好,效率高,而且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看收藏者能不能想到,能不能发现,而不是做不做到的问题。
选择·
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才能展开收藏活动,而要坚持下去还要具备另一个重要条件,即选择正确的收藏方向。
在确定自己确实在某个方向有兴趣以后,还要看自己在展开收藏活动上的便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些物品的价格较高,比如珠宝、玉器、名画等,普通人的财力难以承受,也就不能开展下去了;是否具有足够的精力,很多物品的价格并不高,比如奇石、矿石、文字和图片资料等,但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寻找和收集,很多人都为工作和生活所困,没有这样的精力和时间,也就不具备收藏的条件;是否具备足够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很多专业的收藏品,比如机械设备或艺术品,是没有专业技术的人所不能掌握的。例如汽车很多人都喜欢,但是古旧汽车大多残破不堪,如果没有专业技术根本没有修复的能力,也就不存在收藏的意义了。再如艺术品,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就难以发现物品的艺术价值,也就难以准确的选择收藏目标了。
如果在方向上选择不当,则很难获得有价值的藏品或者足够数量的藏品,也就很容易是收藏者丧失信心,反正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价值的或者足够数量的藏品,则能激发收藏者更大的兴趣,获得更大的动力。
但是并不是说不具备上面那些条件就不能展开收藏,如果收藏者能做到从易到难的收集藏品、以藏养藏的积累金钱、见缝插针的挖掘时间,边学习边收藏,边收藏边积累,收藏之路自然就能越走越宽了。
类型·
和多数外人的观点想反,收藏的类型并非那些被广为宣传的、有限的几种,而是无穷无尽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在进行收藏活动了,但是却被外界的观点所误导,认为自己并非是在收藏,或者收藏的物品没有价值,而放弃了自己的收藏之路,这真是令人遗憾。
关于可以收藏的类型,下文我们会特别提到。而对于上面那些收藏者而言,只要做到保持平常心,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再加上在收藏中学学习,就足够了。
收藏的禁忌
掌握了收藏的诀窍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收藏活动,但并不是说仅仅依靠这些诀窍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收藏者,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收藏者还要注意避免在收藏活动中犯错误,一些常见的错误总结成了收藏之中的禁忌,收藏者一定要注意避免。
一忌缺乏恒心,朝三暮四。任何一个有一定水准的收藏者,都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都是数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和努力,就很可能半途而废。千万不要怕一时的困难,眼前的困难很多时候都是收藏者自身的因为或者努力的还不够。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只要自身的功夫下到了,自然会有回报。
二忌好高骛远,盲目追求精品,门类求全。和其它活动一样,收藏活动必须集中目标,选好自己的收藏对象,在收藏过程中,要先易后难,先粗后精,不能急于求成,正所谓没学走先学跑,是要摔跟头的,更不要盲目追求珍罕稀品,否则当收藏者的心理目标一时难以达到的时候,是很可能会伤害收藏者的热情和动力的。
三忌优柔寡断,丧失良机。珍贵稀有的奢侈品,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藏者一旦看中自己心仪的藏品,就应当机立断。须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样的教训,在收藏者中比比皆是,所以收藏界有一句话:宁可得到以后后悔,不能得不到而后悔。也许一件藏品的价值和你的付出并不成正比,但也总比什么也得不到要好。
四忌粗心大意,盲目购进。收藏市场从来都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而且越是主流收藏,假货赝品也越多,其中有些赝品,甚至能够做到以假乱真。所以收集藏品,虽然要果断,但更要必须细心谨慎,特别对较为珍贵的藏品,因为其价格往往同样较高,又往往比较稀缺少见,就更要仔细小心,最好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方法进行验证真伪,千万注意不要在收藏过程中上当受骗。
五忌不遵法规,不讲道德。上文也说过,收藏涉及到了很多法律法规,作为一个收藏者必须遵纪守法,切不可见利忘法。有些藏品本身违反一些国家地区的法律,而有些藏品的来源则违背法律道德,不能为了自己的收藏,而助涨这样的违法行为,从小了说这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冒险,从大了说,这是在毁灭自己热爱的收藏行业。所以任何收藏者都应该记住人品重于藏品,为了藏品而丧失人品,是违背收藏道德的,更是得不偿失的。更重要的是,不遵守法律的收藏,也许可以成就一时,但是绝对是不可能长久的。
六忌只藏不学,夜郎自大。收藏贵在研究,只藏不学,与保管员无异。小有成果便炫耀自己,不求进取,更是井中之蛙。收藏之路是无边无际的,当你达到一定的成就后再看,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不知道,不了解。收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从学习中了解的最多的其实是自己的无知,我们再学习收藏的时候,其实更多是学到了自己有那些东西不知道,而不是学到了那些知道的东西。那些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都了解的人,其实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的茫然无知。
七忌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不少收藏家将自己的藏品毫无保留地展示于众,让大家分享其中的乐趣,甚至捐赠给国家,更能使他精神上得到愉悦、满足。集得藏品束之高阁,不发挥其社会效益,无异于抓住金钱不放的守财奴。收藏的乐趣来自于分享,每一个收藏者的最高目标都应该是建立一座自己的博物馆,让所有的人都能从自己的藏品中得到知识和启迪。
收藏的类型
同样是进行收藏活动,由于各人的生活环境、经历不同,收藏的目的也有多区别,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收藏品的品种也是千差万别,形形色色,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收藏类型:
传统型收藏·
传统型收藏是最标准,也是最常见和典型的收藏类型,这种类型的收藏者主要专精某一收藏方向,比如邮品、书画、模型等等,一般只在一个收藏方向发展,不轻易跨方向收藏是这一类型的特点。而在专精的同时往往更重视收藏品的完整性、系统性等要素,即对藏品本身要求较高,可谓即要重质,更要重量。
传统型收藏对收藏者的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需要结识大量的同好以了解收藏品最全面、最及时的消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以更全面的了解藏品的相关知识;付出的精力和财力也往往是各种收藏类型中最大的,需要收藏者具备比较强的经济基础和业余时间。
一般情况下传统型收藏在收藏的早期,因为对藏品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成绩一般比较显著,很容易获得比较丰富的藏品,但越到后期,随着精力和财力的限制,以及对藏品的挑剔程度的提高,其难度也逐渐增加,毕竟很多收藏方向,想真正做到收全收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力而为。不过,因为底子一般比较扎实,所以传统型收藏者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就更容易获得成就。
传统型收藏最重要的是恒心和毅力,很对著名的收藏家都是传统型收藏,他们成名成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藏品的数量和丰富程度。但这些收藏家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认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专题型收藏·
专题型收藏的特点是根据收藏者个人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一定的专题进行收藏。其收藏的内容比较单一,目标较为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收藏效果。比如专题型收藏中比较常见的奥运题材,无论是邮品、徽章还是吉祥物,凡是和奥运有关的藏品都可以进行收藏并按时间、种类等方法进行整理,如果能力有限,甚至可以暂时先收集某一届奥运会的藏品,这样很快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收藏效果。
相对于传统型收藏,专题型收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效果。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专题型收藏更容易,相对于传统型收藏,专题型收藏更多的是要跨越不同的收藏方向的进行收藏活动,所以要求收藏者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不会有遗珠之憾。所以,进行专题型收藏的收藏者更要多学习,和不同门类和类型的收藏者交流,以其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了,不要求成为一个专才,但一定要成为一个通才,这样才能顾及到收藏专题的方方面面。
专题型收藏在开始阶段更适合刚刚入门的初级收藏爱好者,但是在藏品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难度往往比其它收藏类型更困难,因为这样的收藏方式所需要付出的往往是其它收藏类型的几倍甚至更多,并且由于精力、时间等客观条件的现在,经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所以最好适时的向传统型收藏转变,这样才能突破收藏的瓶颈,更好的进行收藏活动。
随意型收藏·
随意型收藏的收藏者一般比较盲目,没有特定的目标,见到喜欢的、感兴趣的物品      去就收集,而如果见不到的话也不会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搜集,其藏品往往显得杂乱而没有重点和条理。
其实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收藏者没有找到自己的收藏定位和方向的表现,新手入门时经常会这样,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收藏,很有一点狗熊掰棒子的感觉,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一般是能修正过来的。
当然,并不是说随意型收藏就一定是没有前途的,相反,随意型收藏如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也未必不能做出成绩。其实很多收藏杂家都是属于这个类型,正因为他们收藏的方向多,范围广,所以才会被称之为杂家,但是这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要求收藏者比其他类型的收藏者掌握更多的技能,学习更多的知识,适合那种爱好广泛同时财力、精力都很充沛的收藏者。另外对收藏收藏的要求也比其它收藏类型更高,特别适合当收藏市场繁荣的时候,因为这种时候,经常是只要付出足够的金钱,就可以得到比一般人更好的藏品。
还有一点是要提醒杂家们注意的是,收藏方向可以杂,但是如果有藏品杂乱无条理的毛病的话,还是要改正的。否则作为一个收藏者,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绩,甚至会身处宝山而不自知,这样是作为一个收藏者最大的悲哀了。
高价值收藏·
高价值收藏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收藏类型中最高端的,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对藏品的要求极高,不但要求藏品本身的品质和品相是所有藏品中最出色的,更要求藏品是稀少而珍贵的。因为这些要求,所以这以类型的藏品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往往是所有收藏类型中最高的,所以叫才高价值收藏。
高价值的标准其实是比较模糊的,什么叫高价值?怎么才是衡量高价值的标准,这些都是因人而异、因物而异的。不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就高价值收藏的藏品的价格是普通人难以望及的,数量上一般是独一无二或者至少是屈指可数的,是具有极大的艺术、历史或研究价值的,是其它藏品难以代替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些特点,才有资格称为高价值藏品。
高价值收藏的藏品类型其实是比较窄的,主要集中在传世的名人字画、艺术品、顶级珠宝珍玩、珍稀古董以及部分特别珍稀难以获得的物品等类型上,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藏品也称的上高价值,但是这样的藏品往往在该类型中属于凤毛麟角,就不特别赘述了。
虽然藏品的标准极高,但对收藏者而言,除了对财力有极高要求以外,其实高价值收藏的收藏者的要求在所有收藏类型中可能是最低的。因为藏品的特性决定了该类型的藏品难以复制、难以伪造和交易渠道正规的特点,所以在获取藏品方面,对收藏者经验的要求很低,同时也因为藏品价格极高,所以交易渠道往往是信誉比较良好,知名度较高的拍卖行或交易会等,所以也不要求收藏者在收藏方面有比较高的人脉。所以有很多投身这个收藏类型的收藏者都是著名的富豪、名人等收藏圈的边缘人物。
收藏的方法
所谓之收藏,自然离不开收藏品,通过辛苦的努力,获得自己心仪的藏品正是收藏活动的关键和最大的乐趣之所在。所以如何多快好省的获得收藏品决定了一个收藏者能够获得的成就有多大,而获得收藏品的方法和手段虽可谓千变万化,每个成功的收藏者都有自己的诀窍,但总结起来不外乎买、找、换三个字:
买·
买可以说是最容易,也最常见的获取藏品的方法,从未付出金钱购买藏品的收藏者大概是没有的。而只要解决了从哪儿买,怎么买这两个为题,任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收藏者都可以操作,可以说是最主要和简单的收藏方法。
但是买有两个关键问题无法避免:首先就是赝品的问题,毕竟有经济价值物品的才有买卖,而物品的经济价值往往会带来赝品其实任何收藏方式,都难免碰到赝品,但是赝品问题在通过购买获得藏品的时候最为突出,因为制假者的目的往往就是简单的“骗钱”而已。买到赝品是很多收藏种类都无法避免的,即使是成为了专家,也难免买到“假货”,赝品和“打眼”几乎成为了收藏活动的一部分。而收藏者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积累经验、学习知识、培养眼光,尽量减少上当的机会,毕竟去伪存真也是收藏的乐趣和魅力之一;
比起赝品问题,另一个问题可能更难解决,那就是收藏者的经济实力。毕竟藏品是无限的,而任何人的财力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金钱去换取无限的藏品是一个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以藏养藏是个解决办法,也就是出售一些藏品,换取金钱后用以收集更丰富的藏品。很多老派的收藏者认为用藏品换取金钱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即使节衣缩食、家徒四壁也不能出卖自己藏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也在随之进步,现在以藏养藏的观念正为更多的收藏者所接受,毕竟这样可以以比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藏品。
不过以藏养藏也不是无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低买高卖、不卖孤品。举例来说,某人在某件物品价格较低的时候买了两件或者更多,当这件物品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出售一件或更多,但一定要保留自己需要收藏的数量,而出售藏品所换取的金钱则应用于进一步丰富藏品。比较不提倡的做法是出售物品所获得的金钱不再用于收藏,这么做的人与其说是收藏者不如说是商人。当然,很多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遇到这种情况,出售较低端或自己对自己的收藏行为较为次要的藏品以换取较高端的或对自己更重要的藏品也是一种方法。不过,是否出让自己收藏中的孤品,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因为有些藏品,虽然价值未必很高,但是往往错过了就再难得到,这样的话很可能让收藏者遗憾终身。
当然以藏养藏这种方法需要收藏者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较强的市场把握能力,以及较强的人脉和比较丰富的足以用来交换的藏品,所以初学者可能比较难以掌握。
不过,仅仅是简单的用钱在市场上购买藏品的话,即没有淘宝、也没有捡漏,很可能会因此丧失收藏的很大一部分乐趣,所以奉劝有条件的藏友谨慎行之,因为收藏的乐趣,很多时候就在沙里淘金之中。
找·
在收藏领域,找的意思就是了解哪有藏品。这个找字说的简单其实在很多时候却是最难的,不掌握藏品的基本信息,漫无目的的瞎找,只是无谓的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如何有效的、科学的寻找自己需要的藏品是收藏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很多藏品,特别是高层次或价值相对较高的藏品,在市场上是很少甚至没有销售的;有些物品则因为没有经济价值而没有人出售;更有些物品由于其具有稀缺性而难以购买;而有些藏品则是需要收藏者自己去采集的。极端些的情况下。,至有些初入门者都不知道到哪儿去购买自己感兴趣的藏品,在这些情况下简单的“买”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找”了。
在收藏中,“找”有几个阶段:最初级的阶段是“找”到可能出售自己需要的藏品的市场,然后在市场中购买就可以了,处于这一阶段的收藏者往往是获取藏品渠道有限,可能还比较盲目的收藏新手;
更高一个阶段的“找”,是收藏者已经了解一定的市场信息,并且一般市场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收藏者的需要了。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和其他收藏者进行交流,获取更进一步的信息,更加有的放矢的去“找”;
最高阶段的“找”是指收藏者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藏品获取渠道的和比较完善的信息网,除了少数确实稀少的藏品外,已经可以了解绝大多数藏品的所在信息了。在这种情况下,收藏者自己已经成为其他藏友的领路人了,想要简单的从其他藏友那里获得收藏信息已经基本不可能了,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求人不如求己”了,这要求收藏者更多的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发掘藏品的内在信息和扩展自己收藏思路,获取难以通过简单方法获取的信息,才能更好的“找”到藏品。
“找”可以说是最重视方式方法收藏手段的,要想更好的了解藏品的信息,首先要尽可能多的阅读文字资料,尽可能多的了解该藏品的知识,从而了解该藏品的基本信息和可能的出现地点;其次是要尽量的多的和他人交流,多和同好和前辈,甚至是收藏圈子以外的人交流,这样也可以获得很多通过文字所无法获取的消息;第三是要多跑多找,有的时候靠收藏者自己的退要比靠耳闻更有效,尽可能的跑遍藏品可能的出现地点,这样不但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更可以增长见识。
换·
“换”,顾名思义也就是和藏友交换藏品的意思,这也是最有高效的收藏手段。如果收藏者有了一定数量的藏品,也结识了不少的藏友,但是却在获取藏品方面却遇到了瓶颈,那“换”就是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
“换”的前提是收藏者手中首先要有具有足够交换价值的、能够让其他藏友感兴趣的藏品,其次是要结识到拥有具有交换价值藏品的藏友,最后是双方要同时有交换藏品的想法。这三个前提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个前提,藏品的交换才能进行。
交换藏品时,收藏者的心态是最重要的,总结起来就是“舍得”两个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果敝帚自珍,什么有价值的藏品也不舍得拿出来的话,自然也就什么有价值的藏品也换不到了。舍了次要的,的来重要的,这样交换才有意义。
互通有无不但可以获得一些其它手段所无法得到的藏品,而且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通过藏品的交换和藏友相互交流,进而增加经验,加深对藏品的了解,加深与藏友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的,何乐而不为。
不过藏品肯定在价格上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对藏品价格斤斤计较的话,肯定难以积极展开的交流,我们一定要记住,、作为合格的收藏者,我们最应看重的是藏品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它的外在价格,不能斤斤计较,不能嫌贱爱贵,真诚的本着交换藏品的目的,而不是通过交换获得经济上的好处,以收藏为根本目标,而不是计较其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换。
这时候要顺便说一句,即使是单纯的从经济价值上着眼,也很难说某件交换藏品是亏是赚,毕竟藏品的价格随着其在不同时期社会认同感的不同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的变化有时候甚至是非常迅速和大幅度的,也许今天的廉价品明天就因为成为收藏热门而身价百倍了。
当收藏者熟练掌握了获取藏品的这三个方法后,获取藏品就不再成为问题。当然,这三个字只是大概的指导原则,说的简单,做起来其实却不那么简单,而且具体操作起来肯定还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收藏者自己在收藏活动中不断的积累和学习了。
当收藏者已经初步掌握了获取藏品的方法后,那下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收藏者的眼前——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物藏品中选择适合自己收藏的物品,或者说,选择藏品有没有诀窍?幸运的是,选择藏品还真的是有诀窍的。
收藏的诀窍
收藏活动是有诀窍的,有的收藏者收藏的时间虽短,但是成绩很显著;有的收藏者花的时间长,藏品却平平淡淡。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收藏者是否找到了这个诀窍,而收藏的诀窍,归纳起来有四点:
寻找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并不相同都有,也都有自己的条件限制,比如有人精力有限,有人财力不足,有人接触某类物品的机会比较少,加上文化背景,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等等因素,决定了一个收藏者是否比其他收藏者有更好的条件收藏某类物品。
例如一个机械工程师,具备机械方面的专业技能,并能经常接触不同的机械,并具备整备废旧机械的能力,那么他就在收藏机械方面有比其他人更好的机会,当然,也因为他比起一般人来说更能体会机械文化,也就比一般人更能做出成就;又如收藏者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他就可以凭借在艺术方面强于他人的鉴赏能力辨识和收藏艺术品,就可以发现并收集一些其他人没有发现或遗漏的精品;再如一个在电影院工作的收藏者,因为对电影的了解和可以经常接触电影海报,则可以方便的收藏大量有价值的电影海报并有足够的数量和其他同好交换。
这样看来,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可以更轻松、更有效率的进行收藏,但是怎么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呢?其实由于家庭条件、工作环境和交友范围的不同,很多人都有在某一收藏方向上有一定的优势,总会有比其他人更熟悉,更了解的收藏领域,总会有自己的特长,哪怕这个优势看似不起眼,或者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只要深入挖掘,总能成为收藏上的真正的优势,而收藏者需要的只是一点自信心,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
这世界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最难找的就是适合自己走的那条路。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的收藏方向,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自己有什么样的特长、有什么特别了解的领域和兴趣、有什么专业技能、乃至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都可以成为自己在收藏上的优势。
总之,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优势之所在,就可以更容易的获得藏品,收藏他人无能为力的藏品,或者比鉴识出更有价值的藏品,同时也能比其他人更快的增长经验、获取知识,在收藏之路上也就能比别人走的更快更好。
寻找难以模仿的特色·
收藏是一项很注重个人个性和特色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数量众多的收藏爱好者中彰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卓尔不凡。而个性和特色,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收藏者在收藏领域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然,藏品比别人更全面丰富本深就是一种特色,但这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极大的付出和长时间的积累,所以要引人注目并在某个收藏领域出类拔萃就要注重个性和特色,也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那么,怎么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呢?其实只要细分收藏类别,个性和特色就并不难做到。比如用最常见的收藏类别集邮来举例,集邮本身就是是收藏的一类,但是参与集邮活动的爱好真非常多,想比别人做的更好是很困难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按邮票的体裁、年代、形状、材质等方面细分,甚至可以选择更多的条件进一步细分,并选择其中的某一类型进行收藏,比如只收藏三角形的邮票或只收藏体育题材的邮票,这样就可以付出比别人更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就建立比较全面的藏品收藏,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另外,就想上面说的,人无我有是重点,尽量在开始阶段选择参与人数少,相对冷门的收藏类别也是较易操作的方法,比如说玉器收藏是比较主流的收藏类别,但是这个类别不但参与的人数比较多,而且需要比较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如果正确选择一个冷僻的小类,比如玉烟嘴进行收藏,不但潜在的竞争者少的多,而且由于玉烟嘴的价格相对并不特别昂贵,经济压力也小的多。同时玉烟嘴又交叉到另一个收藏类别,即烟具收藏,也使该类别具有了迥异与其它玉器的文化内涵。
收藏品分类是对收藏品进行科学管理和整理研究的中心环节。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存放、管理和鉴赏收藏品,进而研究其内在联系,使收藏产生新意,将其推向新的高度。分类整理的过程,就是将收藏品从无序归向有序、从混杂走向划一的过程。
藏品分类的原理,即是将藏品分其异、类其同,使藏品组成一个科学有序的体系。藏品分类的方法,在附注中我将特别介绍。
需要顺便说一句的是,传统的收藏分类方法经常是充满了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的,并不是科学和系统的。比如现在国内收藏市场比较流行的十三类分类法,就是指把收藏品分为文物、书画、陶瓷、玉器、珠宝、钱币、邮票、文献、票券、模型、徽章、商标、标本这十三类。有经验的收藏者在收藏活动中经常会发现这个分类方法并不是特别合理,因为它即没有考虑到那些特殊的,不在这个体系中的藏品,也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在一件藏品上的交叉问题。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广义分类学,即系统学的兴起,对收藏品的分类有了科学而系统的依据。这种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方法不同,更多的考虑到了藏品的特性,同时也没有忘记它们的共性。有兴趣的藏友可以参考一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分类方法来。
收藏者在整理收藏品时,常常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要素,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例如,钱币收藏者在整理其藏品时,可先按钱币的质地进行分类:金质钱币、银质钱币、铜质钱币、纸质钱币等;然后再按照历史年代分项:唐代钱币、宋代钱币、明代钱币、清代钱币、民国时期钱币、建国后钱币等。具体到每一种藏品,其分类方法亦可以多种多样。如邮票的分类,就有以下多种方法。按邮票的质地分类:纸质邮票、铝箔邮票、金箔邮票、木制邮票、塑料邮票等;按邮票的发行国分类:中国邮票、前苏联邮票、美国邮票、日本邮票等;按邮票的历史时期分类:中国早期邮票、民国时期邮票、建国后邮票等;按邮票专题分类:动物系列邮票、生肖系列邮票、艺术系列邮票等;按邮票票种分类: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欠资邮票等。
藏品分类的原则,一是将有共性的藏品聚集在一起,二是将藏品的个性逐一体现出来,这样才便于查找,如餐饮具收藏品的分类,可先分为碗、筷、盆等;碗又可按质地分为金属碗、瓷碗、木碗等;金属碗还可以再细分为金、银、铜、铁、铝等。每个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藏品情况,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总结出自己独特的编排方法,达到把自己的藏品管理得井井有条的目的。另外收藏品的分类是非常复杂,但却并不是单一的,一件藏品往往会具有几种不同的属性,而几种属性也会交织在一起,往往另人难以识别,收藏者在收藏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到这点。
总之,一个收藏者想要拥有自己的收藏个性和特色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因为不同种类的藏品经过细分后再重新组合,其种类几乎是无限的,只要收藏者做出正确的选择,整理出自己的收藏条理,组合出自己的特点,想别人所没想,做别人所没做,自然会发现自己眼前是一片海阔天空。
更多的在藏品外下功夫·
正所谓工夫在诗外,而在收藏领域更是这样。如果仅仅把着眼点局限在物品本身,那么收藏行为也就会被局限在比较初级的层次上,而只有更多的放眼于藏品背后的知识和背景,并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研究,才能让收藏活动丰满起来。
单纯的物品,只不过是一件普通的物品而已,但如果了解了这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就能发现这件物品在你眼中鲜活了起来。一件物品本身只代表了它的价格,只有了解了它的背景,收藏者才能真正理解它代表的价值,而前面已经说了,一件收藏品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价值,才能被称作真正的收藏品。每一件藏品,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可能是悠久的历史、可能是精美的工艺、可能是华贵的材质、也可能是浩瀚的知识,这些故事和藏品息息相关,一件藏品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在这些故事里,而这些故事就通过藏品投射在收藏者的眼前,但是能否发现这些故事,就看收藏者关系这些隐藏在藏品背后的,似乎和藏品没有直接关系的价值和意义了。
另外,当收藏者对藏品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就会发现以前困扰自己的一些问题已经不成为问题了。例如,困扰一个古玉收藏者最大的问题很多都在于鉴定玉器的年代,而造假者也一般在年代是下功夫,但是,如果收藏者深入的了解了各个年代玉器的形制特点,形成原因和赝品的伪造手段等知识后,就会发现再去鉴定时简单了很多,以前困扰自己的真伪问题变的一眼可见了。
所以,一件藏品之所以被真正的收藏者所收藏和关注,价格方面的原因往往只是最次要的因素,而更多的因素在于它的背后的东西,而一个收藏者是否成功,也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发现,或者愿意发现这些可能并不明显,但对一件藏品至关重要的东西。
实现收藏品的完整性·
作为一个收藏者,如果想要达到一件收藏品的最大价值,就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收藏品本身上,而要更多的收藏其配套物品,尽可能的让藏品更加完整,因为往往单件藏品的价值和一件配套物品齐备的藏品的价值相比,会显得天差地别。
比如勋章收藏,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收藏类别,但是孤零零的一枚勋章,不但难以鉴定真伪,更是很难了解其背后包含的价值。反之,一枚包装完整,配有原品授予证书和推荐文件的勋章,只要对照原始文件就能轻易的鉴定其真伪,更能通过阅读文件,了解到这枚勋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枚勋章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藏品是否成套有时候比有什么样的藏品更重要。
基本上成套藏品的周边包括其内外包装、说明、附件和配件、相关文件等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将这些全部配齐,及时难以配齐,也应该向尽量配全发展。
不但藏品本身具有收藏价值,藏品的周边同样具有极大的价值,有些时候甚至超过藏品本身。所以说,完整性对收藏品来说看,有着极大的意义,而和配套物品不完整的收藏品比较,一件配件完整的藏品更显得难能可贵,也许收集一件藏品也许并不难,但收集一件周边完整的藏品却很有难度。如果是一件周边完整并且全部都是原配的藏品,更是难上加难,能不能收藏这样的藏品,不但体现收藏者的收藏能力,也能体现出他对收藏的热情和诚意。
另外藏品的完整性的另一个解释就是这件藏品的每个组成部分是否都是原配的。这一点在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结构复杂,零件繁多的收藏类别中体现的特别的明显和突出,而在文物、字画等类别的藏品上,就表现为其整体是否完好,是否有过修复的成分了。
如果收藏者能够尽可能的完备自己的藏品,那和其他的收藏者比较后,就跟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更能体现出人有我精的特点来。
附注:收藏品分类的方法
一、按藏品质地(种、属)分类:金、银、铜、铁、玉、石、陶、瓷、丝、毛、棉、麻、皮、纸、骨、角、牙等。
二、按藏品用途分类:生产工具、货币、门券、邮票、火花、磁卡等。
三、按藏品制作年代分类: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建国后等。
四、按藏品所属国别分类: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
五、按藏品所属地区分类:山西省、湖北省、江苏省、北京市、武汉市、武昌县、云梦县等。
六、按藏品生产厂家(品牌)分类。
七、按藏品的题材分类:如军事、体育、自然、娱乐、历史等。
八、按藏品工艺分类:织成、刺绣、缂丝、雕漆、金银平脱、珐琅等。
九、按藏品制作方式分类:手工制作、机器制作等。
十、按藏品的用途分类:装饰、纪念、实用、礼仪等。  
收藏的阶段
一个收藏者,从开始收藏时的懵懂到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需要经历很多阶段,而不同的收藏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难点和需要注意的要点,而了解了这些就能更有针对性,就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展开收藏活动。
入门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入门阶段,这个阶段的收藏者往往是刚刚开始进行收藏活动,对于收藏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入门阶段的收藏者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即没有特定的目标,暂时也还不会付出过多的精力进行收藏活动,完全依靠自己的喜好和机会随机的获取藏品。
处于这个阶段的收藏者如果想要快速进步,就要尽快的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和明确自己的收藏目标。否则不但自己的收藏活动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会因为丧失了进步的动力和信心而完全放弃收藏活动。
新手阶段·
脱离了入门阶段的收藏者就可以称自己为收藏的新手了,处于这个阶段的收藏者已经初步了解了收藏活动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且明确了自己在那个方面具有真正的兴趣,确定了自己的收藏方向。但是在自己的收藏方向还缺乏足够的知识,更缺乏收藏经验,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当然弯路是每个收藏者都要走的,因为走弯路也是收藏活动必经的一种学习和积累过程,只要小心谨慎,同时尽可能多学习相关知识,就能很快的进步。但是一定要记住的是,弯路不能白走,一定要从中得到经验,至于能从弯路中得到多少经验,则决定了收藏者进步的速度,往往善于学习的收藏者,能够很快的摆脱新手的称呼。
积累阶段·
收藏的入门和新手阶段,有天赋或者条件的收藏者可能很快就能度过,但是积累阶段就很难一蹴而就了。处于这个阶段的收藏者,普遍已经对自己的收藏活动有了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通过学习了解了一些收藏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愿意为收藏活动付出一定的财力和精力。但是由于经验还有所不足,需要特别提防不要被赝品所欺骗。
而进一步积累经验已经是单纯通过书本知识所无法提供的了,因为这个时候见识和经验已经超过了知识。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多看真品、多向同好学习,多参加收藏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和积累到一般书本和文字所无法提供的宝贵经验和见识。
成熟阶段·
当一个收藏者搜集到了比较丰富的藏品,知识和经验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可以说自己已经进入了收藏的成熟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收藏者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常见的藏品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在收藏上的需要,但是更高层次的藏品却缺乏有效的搜集渠道,所以除了通过多于同好交流藏品信息外,与藏友交换藏品,互通有无以获取更高层次的藏品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一直收集较低层次的藏品是难以提高自己的收藏层次的。
因为经济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收藏者一生也难以脱离这个阶段,至于是否能在收藏之路上走的更远,除了要看收藏者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有些时候还要看机遇和社会大环境了。
研究阶段·
达到了这个阶段的收藏者,已经不能单纯的从搜集藏品这个行为上得到满足了。他们更愿意通过研究藏品背后的历史意义、制造工艺、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来得到满足,而已经不满足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了。
同时他们也能通过这种研究行为达到更高层次的收藏境界,他们已经超脱了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把收藏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进行研究,就一定要具备研究应该具备的科学精神,注重研究和考证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要多参考和学习他人的知道,但又不能为这些知识所左右和影响。
专家阶段·
这个阶段的收藏者终于达到了收藏家的层次,正所谓收藏家,就是收藏的专家嘛。而这些收藏者之所以被称为收藏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藏品的丰富和稀有,更是因为他们对藏品长时间的接触和刻苦的钻研,使之在自己的收藏领域,成为了真正的专家。
普通收藏者和收藏家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多数收藏者可能永远也无法跨越这条鸿沟,想要跨越过去,就需要坚持到底的决心、孜孜不倦的毅力、乃至对收藏狂热的热爱。
和其他领域的专家一样,想成为真正的收藏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漫长的时间,这其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如果不能忍受这些,成为收藏家就只能是镜花水月而已。
大师阶段·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但是没有这百分之一的天赋仅有努力也是没用的。”在收藏领域也是这样,仅仅依靠努力,是不可能成为收藏大师的,天赋和机遇也是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
很多收藏者在自己的收藏类型里数量和质量都很高,但在自己的收藏圈子里却影响力微薄,这就是因为他们和其他收藏者相比,虽然藏品有着巨大差别,但在品质内涵上却没有质的差异,而这个质的差异经常就是天赋的差异的外在表现。
浩如烟海的收藏者中能成为收藏大师的寥寥无几,不过也不是说努力就是无意义的,毕竟光有天赋而没有努力,更将一事无成,而天赋也往往可以通过努力发掘出来。
对一个收藏者最来说,痛苦的事就是要和自己最爱的藏品保持距离,而最残酷的是,为了能够最客观的进行分析和研究,专家和大师阶段的收藏家,往往会刻意的和藏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少的受自己即感情的左右,做出冷静的判断和严谨的结论。
说起收藏的的各个阶段,当然是要循序渐进的,当然,一部分条件特别突出的收藏者,完全可以跳过其中一个或几个阶段,但是整体来说,付出的辛苦不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有太大的不同。
因为收藏阶段的进步,与其说是藏品上的进步,不如说是收藏者个人经验的进步。但是,经验的累积,并不是简单的学过来、见过了就可以了的,而是收藏者需要付出汗水、泪水甚至与血水,才能把这些别人的或者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那种试图靠着自己的优越条件或者小聪明来走捷径的收藏者,最终会发现自己的收藏成就往往会比不上那些条件没有自己优越,但是却肯付出努力的藏友。
收藏品的类型
收藏品是收藏活动的核心,没有藏品也就没有收藏行为。而收藏品由于收藏者的选择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而这种由于选择产生的类型决定的藏品之间的差异。
根据收藏者数量的多少、藏品的常见与否、收藏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类型:
普及型收藏·
普及型收藏是指参与人数多,并被多数人所普遍认可的收藏类型,也是一个时代最为主流的收藏类型。普及型收藏的主要特点是参与人数多、藏品数量巨大、收藏渠道广泛、相关资料丰富,一般也不需要收藏者具备特别特殊的技能和知识。
普及型收藏是最为常见的收藏类型,包括邮品、火花、烟标、酒标等主流收藏都属于这一类型,另外钱币、门票、图书、报刊等等都是普及型收藏的一部分。由于藏品常见且常用,很多人甚至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的进行收藏。
由于大众型收藏具有藏品数量大、种类多、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几乎不可能收全藏整。因为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就要更加细致的进行选择,并且对类别进行细分,比如尽量挑选那些品相更好的藏品,尽量收集完整成套的藏品,尽可能的对题材进行选择等等。
但是数量和质量都是大众型收藏的重点,两者不可偏废,往往进行普及型收藏的收藏家一般都拥有巨大的藏品数量。
铺型收藏的藏品数量巨大,但大多数都没有被人重视,甚至处于被遗忘的状态,所以选择这个类型的收藏者,开始的时候先翻翻自己的抽屉和储藏室吧,也许就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小众型收藏·
小众型收藏指的是那认可的人数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直接参与的人数却比较少的收藏类型。
小众型收藏的种类主要包括珠宝、古董、艺术品等,这些收藏品也是比较主流的收藏种类,人们普遍认可这些藏品的价值,但是对它们的收藏却望而却步,难以参与其中。只有少数人可以进行这样的收藏,所以被称为小众型收藏。
小众型收藏参与的人数少的原因主要在于价格昂贵、数量稀少或者需要独到的眼光以及专业的技能才能收集、维护、保管,甚至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巨大的场地,使多数人对这一收藏类型可望而不可及。
而小众型收藏的参与者一般都拥有比较雄厚的实力,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小众型收藏的藏品往往具有比较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很多投资型的收藏者都是收藏小众型的藏品。但是小众型收藏的爱好者需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仅仅通过价格看待收藏品的价值,和其它类型的藏品一样,小众型收藏的藏品价格和价值同样不一定成正比,而作为真正的收藏者,看待藏品价值的标注和依据永远不应该仅仅是看其价格。
和普及型收藏相反,小众型收藏对质的要求往往远胜于对量的重视,一些收藏者仅有数量极少的高品质收藏品,却依然蜚声收藏界,原因就在于小众型收藏的藏品普遍数量比较稀少,每一件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收获,来之不易,收藏一件已是求之不易,收藏几件更是难能可贵,而每一件藏品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这类藏品一般价格被世人普遍认可而又价格偏高,所以高水准的赝品也多集中在这一收藏类型中。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可靠的渠道或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最好在有经验的专家的帮助和带领下展开。
专业型收藏·
专业型收藏的藏品价格虽然不一定有小众型收藏那么昂贵,但一般也不便宜,其价值却不一定被一般人所理解,加之更需要很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所以参与人数比之小众型收藏更少
专业型收藏的种类包括各类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仪表等,这些藏品普遍完好度较低,比较残旧,需要由收藏者自己动手修复,这就不但需要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也就是要求参与者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参与者多数为这些方面的专业人员,比如机械师、飞行员或者工程师等,外人即使有兴趣,也往往很难参与其中。
专业型收藏的藏品重要的是不但要收集,更需要收藏者进行修复和操作,比如古旧汽车、飞机等,要由收藏者自己修理和驾驶,所以进行收藏的所需要的金钱和付出的精力往往只不过是整个收藏行为中很小的一部分,之后还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加之对自己专业技能的信心并有较强的展示欲,所以这类收藏者经常通过展示、比赛等活动筹集资金,以藏养藏,同时向其他收藏同好和普通爱好者展示自己成果。
研究型收藏·
和其它收藏类型相反,研究型收藏一般不是以收集藏品为主要目的,而更多的是为了对藏品进行研究,或者说是为了研究而收藏,这时候收藏行为更像研究的副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型收藏和其它收藏类型的方向经常出现重叠,因为任何一个合格的收藏者都会对自己的藏品进行某种程度的研究,所以进行区别的唯一标准就是要看收藏行为的目的是以收藏物品为主还是以研究藏品为主,也就是要看收藏者是为了收藏而研究还是为了研究而收藏,研究型收藏者普遍是后者。
研究型收藏的种类主要包括动植物和矿物标本、文字和图片资料、工业样品等。这些藏品的价格参差不齐但多数价格不高甚至毫无经济价值,很多人认为没有收藏的意义,但其实这些藏品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往往是很高的,关键是看收藏者有没有发掘它们的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研究型收藏品都价格低廉,其中很有一些价格之高让普通人望而兴叹,所有也不能对这类藏品一概而论。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看重的是藏品内在价值,比如文字和图片资料,即使是复制品,甚至是没有实物的数字资料,其内在价值还是一样的,因为藏品本事仅仅是内容的载体,而研究型收藏者往往看重内容多于物品,所以研究型收藏是唯一不一定需要收藏原品的收藏类型。
因为研究型收藏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进行研究,经常还需要收藏者自己采集,所以参与者以这些方面的专业研究者和专家居多,普通人大多对之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感兴趣,业余爱好者一样能从收藏中研究出成果。比如研究型收藏中参与人数比较多的昆虫标本收藏,就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发现了新品种的昆虫,进而获得了平时只有专家学者才能获得的荣誉。所以说,只要有兴趣,肯研究,即使是普通人一样可以进行研究型收藏,并从中获得成就。
冷门型收藏·
冷门型收藏属于非主流的收藏类型,其特点是作为一个类型,整体上参与者众多,但具体到每个种类的参与者都比较少,藏品虽然未必价格低廉,有些甚至很昂贵,但其中的价格和价值都不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可和理解。
刚才提到了,冷门型收藏的整体参与者还是比较多单纯的从兴趣出发,并不太重视藏品的价格,甚至不在乎藏品有没有经济价值,单纯的依靠自己的喜好进行收藏活动,甚至很多冷门型收藏的爱好者还是狂热的收藏者,可以为收藏活动付出任何代价。
冷门型收藏的藏品随处可见,比如纽扣、玩具、酒瓶、易拉罐等等等等,几乎任何在普通人看来没有价值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冷门型收藏的藏品,但是这些旁人眼中的垃圾,集藏到一定的数量,并经过收藏者的整理,往往也可以被发掘出巨大的内在价值。可以说冷门型收藏真正体现出了“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这句名言的意义。
顺便提一句,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不同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和地区间,不同收藏类型经常是会互相转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由于具有悠久精深的机械制造历史,所以机械类收藏在欧美社会是一直是主流收藏之一,但是在中国,机械类的收藏在目前还属于冷门的收藏类别;而传统的中国画在东方是及受欢迎的小众收藏类型,但在欧美还更多的属于冷门收藏;玩具类收藏在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是冷门收藏,但在玩具和卡通产业发达的日本则属于大众收藏;标本类收藏在西方是历史悠久的贵族爱好,基本上属于小众收藏,但还是拥有数量众多的爱好者,而在国内基本还属于研究收藏的范畴,参与者寥寥无几。
不过这些以上都不是绝对的,比如随着中国在国际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国画收藏在欧美也有明显的升温。而这不过是收藏冷热转变的一个近在眼前的例证而已。
其实,无论哪种是收藏类型,都有冷热的分别,但这些只不过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投射到收藏活动中的表象。单纯考虑藏品属于冷门或热门的,往往不是真心喜欢收藏,更多的是投机式的收藏者。真正为收藏而收藏或为爱好而收藏的收藏者是不会考虑这个区别的。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是因为喜欢这种东西而收藏,又有谁会在乎这种东西是不是值钱呢?
总而言之,我们身边的每件东西,都可以称为收藏的目标,是珍宝还是垃圾,更多要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眼光和能力去挖掘了。所以,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去发掘我们身边被那些被当做垃圾的瑰宝吧。
不过有一点很多刚入门的藏友可能不知道,那就是你付出的努力经常很你获得的收获不成正比,往往付出的努力多而获得的收获少,并且这种情况越往更高的阶段发展就越明显。能否接受这样的落差,依然付出艰辛和努力,也决定一个收藏者能在收藏之路上走多远。
全部回复2 显示全部楼层
chnnic 发表于 2024-1-19 20:09: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可见楼主也是有研究的。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关于讲收藏的书推荐一下,不是某一个门类,而是讲收藏这件事的
diyaxu88 发表于 2024-1-19 20:09: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边有收藏,有朋友了解一下嘛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