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董明珠打工史,讲述“格力”背后的商业故事

[复制链接]
zhang1694 发表于 2023-12-21 21:54: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在董明珠的身上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董明珠当年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是如何求生存的?
她是怎样一步步和格力长大起来的?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这位传奇的“女中豪杰”所向披靡?
2020年,高瓴资本的投资大佬张磊豪掷400亿资金押注格力,助力格力实现电器和工业智能化,这是格力要发力了吗?
麻酱君今天就给大家一一道来,揭露格力背后的商业故事。
一、
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人家,没有什么权势,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是不至于很贫困,父母对她的教育也是非常注重的,学业没有耽误。
1975年,21岁的的董明珠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开始了行政管理的工作。
有稳定的工作,也遇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步入了一名女性正常的生活轨道。相夫教子,非常的平静,没有任何波澜和悬念。


不过很快,董明珠30岁的时候,命运彻底打破了她的宁静生活,把她不得不推向人潮汹涌的地方历练。
1984年董明珠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惊涛骇浪,遭遇丧夫之痛的她,没有被打倒。相反,每天一个人背着孩子步行上下班,一下子就熬了6年。
1990年,“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36岁的董明珠,看着8岁的儿子一天天长大,身边的人大把大把的赚钱,心里也有了“下海”的念头。
这一年 ,珠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珠海格力集团公司,董明珠扔掉铁饭碗,带着儿子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珠海。
找了很多工作,最终选择进入了一家海利空调厂做一名大龄销售人员。
进入新工作环境的董明珠,吃苦耐劳,业绩突出。不久公司扩大销售地区,公司委派他去了安徽省,正好当年董明珠在那里上过学,也算熟悉。


在安徽扩展业务的时候,董明珠还是碰到了棘手的问题,有一笔42万元的货款,拖欠已久。
一般遇到这种无法追回的欠款,业务员要么自己辞职,要么被公司劝退。
1991年,珠海格力集团合并了海利空调厂、塑胶公司,董明珠清楚以现在自己的条件,再跳槽找工作也未必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了。
于是,董明珠没有退缩,因为她不能失去这份工作,对她来说,还有儿子要养,虽然追债过程十分艰难,常常在对方公司遭受别人的白眼,果真是欠钱的比要钱的有理。
欠债老板经常戏弄她,一会儿让她去城东,一会儿让她去城西,却不见对方给钱或者退货,她坚持死磕,上厕所都要堵着对方,最后这个经销商也被她逼的没有办法。



只好把余货悉数退还,放言以后不再跟她合作。
董明珠也立马回到珠海,建议公司推行“先款后货”,并保证自己在这个情况下做出表率,完成销售业绩。
当时的经销商还是很硬气的,你不给经销商,经销商有的是产品销售,你能完成好的销售业绩,公司就采取你的建议。
1992年,38岁的董明珠年终个人销售额超过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销售额的1/8,几乎是靠她一己之力,让格力空调打开了安徽市场,从此一战成名。
在行业内声名鹊起后,人人都知道格力有一个传奇的销售员,同时整个行业非常默契的不再向代理商赊账了。
同年,47岁的技术总监,朱江洪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
新任领导朱江洪,早就听闻董明珠在安徽的战功,与董明珠商量下一步的销售市场策略,董明珠申请去自己的家乡,要比现在过去的业务人员做的更好。


朱江洪爱才,于是把董明珠直接调到了江苏,没过多久,董明珠的业绩再创辉煌。
1993年,格力电器新厂建成,董明珠成了公司众所周知的人物,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到了1994年,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来珠海视察,到了格力电器,给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希望朱江洪再接再厉,为中国改革助力,争取早日上市,再创辉煌。
面对中央领导给出的重任,49岁的朱江洪清楚,要想把企业做大,必须在春兰、海尔等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当时格力电器的空调在市场上和其他厂商没有太大的差距。
于是朱江洪决定,公司先全面推行科技创新变革,花重金招揽技术大牛加入,将产品的核心技术提升起来,形成有力的竞争力。
他召开销售人员大会,说服目前销售人员提成比例降低,给公司争取更多钱来研发技术。
他称销售眼前是比同业赚的钱少一点,困难一点,可是,等公司熬过了技术关头,就可以让销售人员的业务更好做,更能卖出更多的产品。
即便如此,很多销售人员因为提成比例还是纷纷去了别的厂商。
董明珠此时40岁,已经在格力干了五年,收入也不错。非常支持朱江洪的决策,她清楚,只有产品的特点优于别人,才能让客户信服。
于是,董明珠没有辞职,也没有抱怨,开始一场与强大对手的对决……
二、
朱江洪给予了40岁的董明珠充分的信任,她被任命为格力公司经营部部长,统管格力公司的销售业务。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空调第一品牌还不是格力,而是春兰。
当时的“春兰”已经给无数人留下了“品质保证”的品牌形象。
1994年,春兰实现销售额53亿元,净利润6亿元,总经理陶建幸带着这家小国企一步步踏入了资本市场,成功实现的IPO。
同年,格力空调的销售额仅为6亿元,上市更是遥遥无期。
上市后,春兰自然高歌猛进,开始“多元化”发展,摩托车、卡车、洗衣机、冰箱等都变成了春兰的项目,这给了格力空调一次绝好的机会。
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朱江洪专注空调技术领域的提高,将公司所有力量向空调发力。


他相信未来中国每家每户都有空调,只要把这块市场拿下来,自然会带格力电器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此时空调市场却出现了一场恶战。
1996年,董明珠在江苏正在销售空调打通渠道,来应对销售的淡季给公司带来的资金周转,科龙空调扛不住了。
科龙空调,一下降价20%,直接引爆市场,其他厂商纷纷响应,生怕之后卖不出去自己的产品。
人民群众一看大家都降价,那就等等看吧,毕竟当年买台空调要消耗家里小一年的开支。
董明珠嗅到了机会,所有厂商降价,那么势必将销售提成也同比例降低,那么如果格力不降价,把利润分给经销商,那么格力将很快将全国的经销商收入麾下。


于是董明珠找来朱洪江,说明缘由,建议格力目前最重要的应该乘此机会拿下经销渠道,很快朱洪江同意董明珠的建议。
同时,不仅仅经销商有其他厂商同样高的提成,还将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一个经销商。
其他厂商知道后,嗤之以鼻,纷纷认为格力此举必败,没有好的价格,谁能把空调卖出去。
事实证明,格力这次出奇制胜,当年的客户对空调的需求都是地推人员的建议才购买的,由于提成高,格力空调大卖,逆势从众多厂家中崛起。
这一年格力电器销售额增长17%,首次超春兰空调,荣登行业第一,并且赚得是盆满钵满。
同年,格力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朱江洪和董明珠迎来了高光时刻。


实际上,董明珠没有再嫁,一个人带孩子很多年。况且朱江洪有自己的家庭。两人只是把心血倾注到格力电器。
42岁的董明珠果敢张扬,将销售业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将助力格力上了一个新高度,直接被朱江洪破格提拔为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
而49岁的朱江洪,作为当时的格力总经理,低调内敛,深谋远虑,将格力科技核心的品牌树立起来,形成了行业竞争力。
两人在格力电器身居高位,彼此欣赏,虽然性格迥异,配合得恰到好处,被外界誉为是“黄金搭档”。
两人还因此传出绯闻,外界一度以为他们是夫妻,不过是媒体为了增加曝光罢了。
上市后,董明珠不断地为格力攻城略地,渐渐地,格力空调核心技术的名头越来越响,到后来一说格力,也成了“品质”挂钩了。
只是接踵而来的问题还是存在。



1997年,空调行业厂商关系的内在矛盾十分突出,经销商低价销售、价格倒挂、冲击别处市场的现象层出不穷。
为此,格力公司实行了条形码制度,限定区域,不允许跨区销售,控制产品流向,对违规冲货者给予停货、处罚等制裁。
但这一系列操作并不能有效制止经销商向别处冲货的行为,使得厂家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被大大削弱。
加上各个一级经销商之间明争暗斗,市场秩序变得一片混乱,搞得客户对厂家的信誉度产生严重的怀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格力区域性销售公司诞生,湖北武汉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最容易冲击全国市场。
格力在武汉有四个经销大户“航天”、“中南航运”、“国防科工委”和“省五金”都是国有企业,每家销售格力的产品高达上亿元。
由于格力经销商也参与了市场乱斗,令“航天”差点倒闭,“国防科工委”也面临危机,全国经销商再斗下去,自己的四大经销商日子更是死路一条,对格力来说也没有任何好处。
面对如此窘境,格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废旧立新,重新开拓市场,如果格力将自己的四大经销商废掉,必然信誉受损,引起行业震动,更不敢跟格力这种卸磨杀驴的厂家合作了。
此时,董明珠产生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控不住价格令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三方都受冲击,不如将三者利益维系在一起。
由格力控股各商家联合共同组成销售公司,在与四家经销商协商后,第一家格力股份制销售公司湖北格力销售公司成立了,四家经销商各出资160万元,格力出资200万元控股。


公司成立之初,四家经销商还是经营其他品牌,抢占格力的市场份额,情形并不乐观,而内部的运作,曾经四个独立的主体合而为一,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几位老总原来都是一把手,突然多了有人出来指手划脚很不习惯,而相互间的适应和协调也不是朝夕就能实现的,好在销售成果显现。
1998年,湖北格力销售公司格力空调的销售额达到了5.1亿元,而且全部销在湖北,没有一台外流,各家分到的红利都超过了本钱。
随后,董明珠立马布局河南、重庆、四川、湖南等地,相继成立了格力销售公司。
1999年格力区域性销售公司已达到11家,成为业界标杆,获得极大的成功,一度被媒体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销售模式。
当时,格力的销售公司最重要的作用也不过是管理和控价,使得商家和厂家之间不需要你争我夺,花心思营销,各环节赚取各环节合理的利润,避免了经销商的争斗。
同时,要求商家用服务来占领市场,不投机取巧,不牟取暴利。在这些地方格力不仅稳定了产品价格,维护了品牌形象,同时也稳定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到了2000年格力一跃成为空调领域无法撼动的龙头企业。
2001年,56岁的朱江洪升任格力董事长,钦点47岁的董明珠任副董事长,随后,属于董明珠的社会荣誉纷至沓来。
2003,董明珠也斩获各类“优秀女企业家”人物称号,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各种荣誉加身,一时风光无量。


但是商场如战场,一波硝烟刚过,一波又起。
三、
在经销商内斗中,行业洗牌后,众多小厂关门大吉,脱颖而出的格力,正在迈向新的高度。
2004年,中国最大的电器销售厂商,国美电器在香港借壳上市,市值高涨,黄光裕的高光时刻全面到来。
他32岁的妻子杜鹃也成为焦点,并出任上市公司执行董事。
很不幸,国美电器和格力空调产生了一场必然的摩擦。
此时国美电器财大气粗,凭借门店的品牌销售策略,一度获得各大厂商的青睐,价格更是拿到了地板价。
在一次促销活动中,未经格力同意,便私自对格力空调进行大幅降价,还在媒体上连发广告,大肆宣传,一时舆论沸沸扬扬,直营的经销商一片哀嚎。
当时董明珠连夜派人奔赴现场严正交涉,勒令国美停止这一行为,虽然国美表面上选择道歉并恢复原价。
然而实际上,黄光裕感觉自己的威信被挑战,直接发了一个大招,暗地里开始布局,将格力空调一夜之间在全国下架。
董明珠也不是吃素的,明白国美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不给你格力销售,让你今年业绩下滑到冰点。
董明珠直接官宣,格力将全面停止向国美供货,一时间舆论哗然。


国美当时可是国内电器销售的龙头老大,电器厂家平时巴结都来不及,哪有自己主动停止供货的?
但董明珠早有的对策,毫不畏惧,如果格力想不被销售渠道牵制,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于是,格力与国美闹掰后,董明珠便开始全力加大格力的分销渠道,格力的直营店如雨后春笋般开得到处都是。
这场与国美的销售渠道之争,显示出了董明珠的魄力,立刻给格力扭转了局面。
同时,格力电器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珠海政府,拟以9亿人民币的价格,把格力电器卖给一家美国企业,以此实现“世界500强”企业落地珠海的夙愿。
同时这家美国企业对格力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对董明珠的丰功伟绩更是了如指掌,为了笼络董明珠这个格力不可获取的人才,开出了八千万的天价年薪。
董明珠,誓死不从,为此不惜得罪地方政府,直接找到广东省委,劝阻珠海方面把格力卖给外企。
为此,董明珠甚至不惜放出豪言,格力凭借自身实力一样可以进军世界500强!


在董明珠的努力下,半个月之后,广东省委派来了调查组。
四、
2005年,省委调查组,调查完格力之后,决定格力电器不卖给外企了,董明珠再一次凭着一己之力挽救了格力电器。
同年,董明珠的母亲去世,为了保住公司,自己就没有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因为这件事情董明珠后来一直很自责,觉得作为一个女儿没有尽到孝道。
无论如何,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发展迅猛,在空调产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上全球销量第一,这个头衔,在之后保持了7年。
同年,51岁的董明珠影响力远播海外,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
2007年,53岁的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裁,曾经吹过的牛,还是要实现的,她现在的目标是带领格力步入“世界500强企业”的艰难历程。


此时的黄光裕三次问鼎胡润榜大陆首富,妻子杜鹃,正在推动国美与陈晓永乐电器的合并。
不过很快,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入狱,妻子杜鹃也牵连其中,被判3年半,缓期执行,此时陈晓叛变,在妻子杜鹃的斡旋中,才让国美电器步入正轨。
跃身台前的杜鹃,活跃于商界之中,与董明珠重逢,两人惺惺相惜,早已对当年国美和格力分手之事释怀,为接下来两人的合作做了铺垫。
2012年,朱江洪退休,多项荣誉傍身的董明珠毫无悬念的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
此时市场留下白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小熊电器紧随其后……
这一年,销量不如格力的美的总经理方洪波正在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知道如果超越格力,单凭空调业务,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方洪波跟董明珠一样,从市场部一直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不一样的是方洪波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此时的45岁的方洪波决心“做减法”,半年时间里,他自断企业手臂,砍掉了非家电业务的产品型号接近7000个,诸如电熨斗、剃须刀等全部退出和关闭。
同时停止了30余个产品平台的运行,改为深度聚焦白电板块(冰箱、洗衣机、空调)。同时,加强技术研发、聚焦强势主业,将重心向毛利更高的暖通空调类产品转移。
方洪波准备彻底转型,实现行业的弯道超车,外界一度怀疑他的做法。
此时的董明珠手握大权,更加高调自信,在胜利的喜悦中无法自拔。
在央视“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活动中,对话雷军,于是就有了格力与小米营业额之争的“5年营业额高低的10亿赌约”。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每年财报出来,都要拿这个话题,引发各路媒体一阵高潮。
雷军说赢董明珠没问题,董明珠说赢雷军没问题,引来各路吃瓜群众议论纷纷。


细细一想,这简直是“三赢”,董雷二人有了曝光度、媒体有了阅读量,而吃瓜路人有了满足感。
2013年,海尔64岁的张瑞敏,也嗅到了市场的变化,为寻求突破转型。
将公司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为消费提供智慧家居解决方案。
为寻求转型突破,发布了“绿智能”趋势,确立智能化观念。
而美的集团在白电业务的基础是也推出了智能家居战略,由空气、水、食物与营养等多个生态圈构成。
格力却迟迟没有转型的动作。
2014年,60岁的董明珠,真的兑现昔日豪言,带领格力晋级“世界500强企业”。
2015年,全国发起万众创业,美的此时转型成功,营收都向良好态势发展,并明确了美的全面向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


此时的董明珠也坐不住了,一直专注于制造行业的格力电器,也开始学着将触角的一部分伸向了互联网。
这一年,格力的智能电器产品,已覆盖抽油烟机、嵌入式消毒柜、IH电饭煲、电压力煲、燃气灶等,此外,还格力建立起“e+e”智能环保家居系统。
同时,大手笔收购珠海银隆公司有利于公司进军新能源和储能领域。
于是,一场互联网模式下新兴企业对传统企业的博弈之争,霸屏舆论热搜,不知道为白电企业省去了多少广告费。
由于三巨头都在互联网上试水,寻求转型突破,白电价格战争不可避免的打响了。
当时的房地产一路高歌,有房子,就有空调的江湖,经历了家电下乡,政策补贴,市场抢夺,价格战在房地产金九银十的季节中也是硝烟四起。
直到2016年夏季,在当年高温天气的需求拉动下,渠道去库存完成后结束。
特价空调的身价亦频频“触底”,甚至将空调价调回几年前的价格,专场品牌整体降幅最高达50%。


自2015年格力也加入空调价格战兵团以来,整个空调市场的“豪斗”也随之变得更为“血雨腥风”,而此次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来自市场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市场一共才卖出660万台空调,平均每月220万台。而3天卖出50万空调意味着什么?
如果细算一下,每天全国都卖出16万多台,而每小时则需卖出近7000台,一分钟即要实现116台的销量。整体看上去,难免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在空调行业市场调查分析看来,如今空调市场也进入新常态,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日趋理性。
各商家企图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冲销量的效果将十分有限,单一的价格战很难解决空调行业的当下之困。
面对空调厂商和销售商频频在价格上过招,不少业内人士除了把原因归于走向疲软的整个家电行业外,空调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
截止2016年5月,经过新一轮的生产后,我国空调库存压力已经飙升至4500 万台,而市场预测2016年全国需求的零售量仅为4455万台。
在需求总量没有变化、零增长甚至有所下降的背景下,空调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冲销量,企业的让利也会影响自身的盈利,最终行业洗牌,再也没有小企业发展的空间。
2016年以来,中国白电巨头们,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的堪称惊艳。


8月18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作价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同时,格力电器还增发100亿元人民币进行配套融资。
资料显示,珠海银隆自2009年进行产业化投资,要打造的是以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董明珠向媒体公开,格力收购银隆,不是为了要造车,而是更看重银隆在新能源和储能方面的技术,为工业智能领域,增强格力的核心技术。
此时的美的,斥资33.2亿元人民币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在收购完成后,美的将获得40年的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及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为美的的技术储备增强动力。
同年,美的收购库卡集团94.55%股份,在此之前,库卡的第一大股东为德国私人持股工程企业福伊特集团,持股比例也只有25%。至此,美的有望完成对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的收购。
据业内消息,机器人已经在美的空调制造系统规模化使用,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美的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16年,美的工人数量从6万锐减至2万人。营收却一路高涨。
美的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进工厂实现“机器换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另外,海尔宣布以55.8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成为中国家电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加强自己海尔智家的战略布局。
从这些布局中,格力的董明珠算是最保守的一个。
此时,董明珠联合国美杜鹃,还与时俱进,在线上来一场“销售双簧戏”。
五、
2017年,互联网直播到了最劲爆的洗牌期。
国美与格力此时,签署了200亿战略合作协议,63岁的董明珠和45岁的杜鹃,联袂在六大平台开启同步直播,共同吆喝卖空调。
面对数千万观众,两位一唱一和,分享日常酸甜苦辣,将产品好好宣传了一番,同时董明珠还怼对手美的:“一晚一度电”是骗人的。
有意思的是,她还炮轰贾跃亭骗股民的血汗钱,谁清楚,现如今的董明珠为转型开路,还投资了贾跃亭呢?
同时,董明珠怒斥“偷袭”格力股价的宝能董事长姚振华,是“破坏实业的千古罪人”。
在“网红”路上进阶的董明珠,性格直爽,快人快语,经常占据热搜头条。


同样是2017年,63岁的董明珠位列“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第一位,开始频繁地参加节目为格力代言,其中甚至包括央视节目《开讲啦》。
董明珠可以说是国内最成功的的女总裁了,排名第一,没人排第二。
有着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对身边的人都是严格要求,在观众心中都是霸道女总裁的样子,很多人也称她为中国版的“铁娘子”,一说到手段强硬就会想到董明珠。
俨然,董明珠已经是格力免费的形象代言人。
镁光灯下的董明珠思维敏捷,言语犀利,即使和最具人气的“网红”相比,其气场和影响力也丝毫不弱,被网友称为“铁娘子”。
此时的董明珠,仍在市场的浪潮中如履薄冰。
六、
从2019年开始,此时的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期,供需不平衡显现。
国内的需求拉力在下降,房产购买力在下降,随着农村市场百户拥有量的逐年提升,三四线市场的拉力也在逐年减弱。
供需矛盾的升级最终导致了第三次价格战在2019年爆发,企业为了优化产品结构,对低能效产品进行加速出清。
品牌竞争方面,我们看到在价格战的影响下,TOP品牌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
TOP 3 品牌的集中度达到81.9%;同比去年增长7.6%,而 TOP 5品牌的集中度超过90%,线上TOP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转型成功的美的,在空调渠道份额上,首次反超格力。


2019年以后,65岁的董明珠,棋越下越大,还涉足芯片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带领格力以“后浪”之势,不知不觉进入多元化时代。
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格力为国为民,又造起了口罩!
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使得原本低迷的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格力仅2月份就亏损了近200亿。
新能源政策落地和疫情的到来,也进一步加剧了此次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和延续时间。
66岁的董明珠迎难而上,在网上做了13场直播,跑了全国8个城市,最后销售额破400亿。
董明珠走上直播台前,推动格力线下经销商的转型,希望能用一己之力,把线上线下打通。
从2020年4月的首场直播,到“双十二”收官直播,以“格力董明珠店”为主要平台,将格力的“中国风”吹遍大江南北。
董明珠通过亲身示范和直播现场的近距离访谈,与销售公司、经销商共同探索具有格力特色的“新零售”模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入职格力30年出头的董明珠,几乎是将自己“嫁”给了格力,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彰显一名新时代女性的最大张力。


家电行业的持续低迷,三大白电企业加快转型迫在眉睫,就三大巨头而言,美的已经转型成功,海尔紧跟而来,格力则是不敢懈怠。
从近几年的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品牌的美的已经是越来越强大。
七、
2021年渠道将进一步下沉,目前下沉渠道主要集中在电商渠道和连锁零售渠道。
当前一二级市场用户量相对稳定,三四五级市场为渠道转移的重点策略,未来空调企业只能向四、五级县级城市继续渗透。


同时应该谋求海外布局,开辟新领地。
中国企业在海外配套产业的逐渐齐备,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渐释放,海外势必出现更多中国空调的身影。
此前,美的与开利合资于印度、南美建厂,海尔也于印度开辟了海外生产基地,海立压缩机、美芝压缩机也已于印度投产。
对于格力而言,空调在海外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在去年疫情影响下,因消费者不便进入实体店购买,造成线上渠道占比持续上升。
至于疫情会不会在2021年放缓,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放缓线上渠道占比将有所回落,如果不放缓,或许线上渠道是唯一的销量入口。
而社交电商潜力不可忽视,从2014年规模950亿元上升到2020年37031亿元,虽然社交电商对于大家电产品来说可能并不完全合适。
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格力也不应忽视。
麻酱君,作为一个局外人梳理格力的多元化道路,其实也并不复杂,通过这几年的教训,格力已经有了清晰的道路。
一方面,以产业链为纽带,基于自动化工业制造属性,纵向构建压缩机、电机、电子、机床、装备等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核心技术,完成从消费品和工业品自动化的升级。
一方面,以用户需求链为纽带,基于用户和产品属性,横向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到小家电、冰箱、手机、智能机器人,以及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扩张。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注民生经济,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建议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月。


同时,董明珠在媒体采访的时透露:格力要投放3700套人才房,干到退休房子就是你的。为了留住科技人才,董明珠可谓下足了力气。
自格力25年前上市以来,因为规模碾压,同时有董明珠为首的强大业务团队手握供货商渠道,从而跻身空调龙头。
但疫情之后,格力的增长率被智能多元化转型成功的美的远远反超,海尔智家,小米生态,小熊电器纷纷布局智能多元化产业,业务节节攀升的增长。
这些给格力不小的压力,格力一直试图转型,突破空调瓶颈。
近几年,格力的多元化思路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董明珠要搞手机、芯片、珠海银隆新能源车,都看似无疾而终。
格力是被竞争对手打败了吗?


前段时间,贾跃亭在FF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同时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
据称:FF在美国借壳上市后,将在珠海建立生产基地,吉利或将作为合作方主导FF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如果此次能在珠海顺利落地,FF91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2021年对于空调厂商来说为至关重要的一年,疫情后市场重新洗牌的环境下,做到产品变革到位、战略思路明确、新兴渠道变革将变得尤为重要。
多年以来,董明珠能吃苦、独立、不服输,曾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未来这位“铁娘子”也一定可以扛起风浪,希望她能再创格力新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enholy 发表于 2023-12-21 21:54: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股FF跟格力电器有点关系,但不是格力电器入股,是格力集团好吧。请你写文章之前好好了解清楚
alexgoodboy 发表于 2023-12-21 21:54:2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会多多改进,感谢您的评论指正。
魍魉 发表于 2023-12-21 21:54:4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那天态度不太好
lszzwxm 发表于 2023-12-21 21:55:3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大姐那么大年纪还如此有魄力也是真不容易
tylz2008 发表于 2023-12-21 21:55: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珠姐[赞]  希望您一切平安  再创辉煌  当然不能太劳累了[大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